第五百六十八章.不屑-《旧书大亨》


    第(2/3)页

    实则,作为明代书画大家,文征明从小开始就学习了各项艺术。相传吴宽为其父亲守丧而停留在故乡苏州的时候,文征明曾就近从他学习古典的艺术。这是九岁时,一四七八年的事。十年后的一四八八年又随李应祯学书法,翌年一四八九,二十岁的时候藉着沈周的摹本习画。了种种画风,文征明一方面吸收理解,一方面创造出自己的方法,直到自己独成一派,他作画的基本观念是,不夸耀用笔的“巧”。在乍见看似笨拙的表明之下,才是其真正隐藏价值的地方。因此文征明被誉为明朝中期画坛上的一代宗师。

    此时,那些被聘请来做参谋的鉴定师们,全都不由自主地想要在雇主面前展现一下自己的学识,以便彰显自己的“含金量”。

    林逸听了听,不禁笑而不语。

    见别的鉴定师都积极发现,阐述自己对这幅《雨余春树图》的观点,林逸却不出声,潘家园三位大佬不禁有些暗暗焦急。

    没错,对于林逸他们是很信任的,不信任他也不会主动聘请他来做这次拍卖会的鉴定顾问。可是内心深处三位对林逸还是有些小小的不放心,毕竟他们知道林逸的那些传闻都是听来的,从未亲眼看到过,因此对林逸的实力还是有些小怀疑。

    白掌柜,大金牙还有满大人三人中,满大人比较傲娇,就算对林逸的实力有些吃不准,也不会主动说出来。大金牙比较市侩,想要直接提问林逸,却在盘算怎么开口。至于白掌柜就圆滑的多了,他没有直接问林逸,而是咂咂嘴说了一句:“文征明的字画也算是珍品了,不过如此被人评头论足,我怕压不住他的棺材板,他会从里面跳出来。”说完这句话,他眼睛就看向林逸,来了一句,“你说呢?”

    这句话就有学问了。

    首先全盘否定和蔑视了那帮鉴定师对这幅《雨余春树图》的观点和看法,然后再直接把这个雷子丢给了林逸,让他说出一个一二三来。

    林逸是什么人,当然明白白掌柜这句话的意思,不过他也没怎么在意,随口评价道:“很多人都尊称文征明为明代画坛宗师,却不知道他师承沈周,并且由沈周身上学得了被沈周称为绘画上唯一能传授的‘意匠’。所谓‘意匠’,就是指对书画场景的构造能力。在我看来,沈周晚年的作品《落花图》几乎可以与文征明的这幅初期作品《雨余春树图》作比较。虽然两幅作品在形式、笔致和主题上都有很大的差异,但两者同属于青绿山水,其基本构图也几乎相同。”

    “不知三位是否留意到,这一点在文征明截取山坡的角度更明显。从前景看过去,可看出二者的基本型态:坡顶变成平形的小山地,呈现一片无际的平淡和宁静;石头由各个圆形结成带状分布参差。这些都交互搭配色彩:丘陵上部用淡绿色,侧面涂上暖暖的黄褐色,石头或是青色的,或是青绿色的。各个形状虽都是独立的个体,却彼此紧紧地结合着。使用了这两种‘像’,文征明在自己画中设计了一连串的‘区域画面’。这一个‘区域画面’从右到左,从左到上,又从右折回,最后到达最顶部。在这部分,随着两侧远处灰色的山,成为全图的核心;同时,有平顶的山,距离变远了,连带地也看出形状有所变化。留白部分的抑制感觉把依据这两个主题而使用的技巧作更一层的肯定。”

    “从构图上来看,沈周在《落花图》里,形态和空间的处理也是如此的。平滑而明确的轮廓画成的小山、和经过选择而画的图形岩石,然后是山崖模样的士坡,这幅图就完成了。岩石和土坡是青色和绿色的。可以说这幅画和文征明的那幅画几乎在意匠上完全一样。匠心如此,画意融通,这就是文征明师承于沈周。所以若说文征明的这幅画好,不如说沈周传给他的意匠被他活用了。”

    林逸说完这番话,就不再言语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