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九章 理应纳贡(三更)-《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2/3)页

    得有五万吧?赵曦数不清。人马过万,无边无缘。站在城墙上,就能看到远处,大概三五里之外,无边无缘的安南军。

    这时候朗颂的王师也就三万不到,这还包括侬人。

    毕竟高邦以及广源,都需要留些军卒守卫着。更何况,赵曦还要求必须把通往永平寨的道路戒严了……他可不想真成为孤军。

    这不是打游击的那些天,现在几乎是整个安抚使衙门都搬过来了。

    军需这边充足,除了必要的官吏,在广南主持,比如苏缄。其他的,因广南战事而设的衙门,这时候全部在安南了。

    得确保撤退时通道畅通。

    即便就是这不足三万人马,对于擅长于守城的王师,安南想要攻破,也纯粹是妄想。

    别说狄青,就是余靖等人也是一副胸有成竹的样。

    就赵曦觉得守城……是一件很被动的事儿。倘若安南来他曾经那样的一波操作,王师也只有撤回境内。

    问题是安南没有虎蹲炮,也没有火药弹,更没有想他这样天马行空的思维。

    所以,大伙儿对守城很乐观。

    安南也是这么看的。

    这不,阵势摆开了,不打,直接派出了说客……这时候是不是应该叫开使?不是有个说法吗?两军交战,不斩来使。

    是文官,着装与国朝类同,还带着前朝的风格。

    “从四品,前朝从四品官服,仪仗是正旦使的仪仗。”

    余靖看着远处走来的一队人,点明了级别、身份和仪式。

    就好像怕赵曦下令轰一炮一样。还别说,在那队人马进入射程时,赵曦还真有那想法。

    国朝是礼仪之邦,做不得这事。再说了,这正是赵曦所期望的,就等着安南认怂呢。

    有些事,是得谈谈了。

    “交趾鸿胪寺卿李逸宸,觐见上国太子殿下……”

    看着这人施礼又喊叫,赵曦愣了一下神。

    不是安南吗?怎么又是交趾?

    “殿下,安南为前朝都护府名,国朝沿用。太祖曾封黎氏为安南都护……”

    看着余靖跟赵曦解释,这安南的使臣好像还有些不屑……大宋已经不是当年的大宋,就这太子……凭自己三寸不烂之舌,应该可以讨回朗颂、高邦二城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