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赵曦客气的回礼,心里不听的嘟囔。 这战是打不成了。憋足劲抡起的拳头,结果打棉花上了。 看来余靖那老小子分析的是对的。 大理自开国,就一直尊重国朝,岁贡也从未断绝。只因前朝南诏祸乱不断,也间接的促使了前朝灭亡。 国朝吸取教训,认为蛮夷不足为信。虽大理频频示好,国朝却从未当真。 加上大理内部纷争不断,应无意染指国朝疆土。所谓那些书信,余靖更倾向于,大理谁家也不想惹,在安南的迫使下,不得以为之。 现今,王师于安南的战绩,应该已传至大理,没必要以战斗的姿态入境。 赵曦听从了,虽然必要的防备没少,还是就这样光明正大的进入大理。 结果还真就是这样。 也只有国朝多年委曲求全的现状,才能深刻的理解大理皇室的想法。 在赵曦的概念里,别国大军入境,根本就没得商量,绝对该直接开战。可人家大理,还真就迎了,还是诚意相当足的。 没看到各家把妹妹都带来了吗? 不仅仅是带着妹妹,就连行辕都准备好了。 打不成战,就真变成了使臣。除了军卒偏多,所有的礼节,都成了出使。 而吕公著便担当了正旦使的角色。 赵曦很烦这个,特别烦三个女娃往前凑的情形。 所以,随后的整个客套,都是吕公著代劳了,那怕一个个都哀怨的看着赵曦,赵曦也躲着。 客套完了,人家尽地主之谊,很理解王师舟车劳顿,便迎到了一处庄园处。 考虑的很周全,甚至连这次来的文武官员的职衔怕是的打听清楚了。 从赵曦开始,每一位该入驻怎样的居所,又该在什么位置,包括值守,以及整个大军的营盘,都几乎是按照国朝的标准和规格布置的。 这所有的一切,都很诡异。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