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一一章 新旧内阁-《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2/3)页

    这一届内阁,哪一个不是几起几落?哪一个不是地方和朝堂转任的?

    可现在,一旦离开了内阁,就意味着是终生了。

    国朝除了个别特有个性的,多数臣工都是在任到死……

    不管是富弼,还是文彦博、韩琦,虽然七八十岁了,从身体状况而言,还真有些不服老。

    张方平认老,陈升之认老,就是王珪也认老。

    至于韩绛,人家无所谓,他韩家又有一个韩稹入阁了。别说还有个阁老院可去,即便是真的致仕回乡,他韩绛也无所谓。

    不得不说,官家做事地道。老六家,文武臣工,每每重要职位,都会有老六家的人。

    可以说是信任,也可以说这是官家对他们老六家一如既往支持的一种汇报。

    想当年,虽然官家是先帝的独苗,在明面上确实是大统的唯一继承人。

    可事实上呢?汝南王两代备胎,几十年经营,几乎整个大宋的朝廷,除了先帝不死心,几乎所有的臣工都认可了汝南王世子继承人的身份。

    即便是官家都已经代父祭祖了,朝臣中一样有汝南王世子的拥趸者……

    当时的皇宫内,怪事连连,即便是心知肚明的臣工,也都睁眼闭眼的看热闹。

    唯有老六家,一心一意的尊官家,为官家。

    最后再说司马光,自从朝廷新政实行,他就仅仅是挂名头了。

    或许,若没有阁老院,官家还会继续让他挂名头吧?

    甚至怀疑这阁老院的说法,就是为司马光而专门设定的……这个不对了。

    赵曦之所以设立阁老院,确实是从安置这些老臣。不仅仅是内阁大臣,还有那些声名远播的武将。

    狄青、郭逵、种鄂、熊本,包括高遵裕,向太尉,折继闵,种诊等等。

    倒不是赵曦要提防老将,不是担心他们因为长久领军树立的威信,而导致国朝大的动荡。

    不是这样,都不是。

    赵曦这样做,更多的是对武将的一种保护。

    说真的,国朝南征北战,这些年打下偌大的疆域,这对于这些领军的老将而言,如何赏赐,加官进爵都不为过。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