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朱晓华答:“这种艺术照在几十年后会很普遍,很寻常,我只是在偶然的机会下发现了它。” 何主编赞扬着说:“这个年代拍照,大多都很古板、质朴。这种全新的照相方式一下子打开了人们的视野,激活了人们的艺术梦想。 “现在,洛城的街头巷尾,大家都在谈论你的艺术照。从照相馆成立到现在,大概给多少人拍过艺术照?” 朱晓华想了想,答:“大概有一千多人吧。” 何主编和格子衬衫记者都惊叫起来:“这么多!” 何主编定了定神,恢复镇定,继续说:“一张照片的价格在二十块,一千多人,差不多有两万块的收入了。没想到开照相馆这么赚钱。 “相信很多人在得知你的艺术照后,会纷纷去模仿。据我所知,在距离这里两条街的地方还有另一家照相馆,他们也在打造艺术照。你担不担心生意被他们抢去,以后有没有打算再推新款艺术照?” 朱晓华:“你说的这家叫明光照相馆,经营者姚总、点三陆我也认识。不过,他们模仿不了我,更抢不走我的生意。因为目前他们没有胶卷,能不能拍照都是个问题。” 何主编说:“据我了解,明光照相馆还有一位出资人,叫黄仁。大家都传他是你舅舅,不知道是真是假。 “不过提到胶卷,其实我还有另外一些话题想问你。” 朱晓华听到舅舅黄仁的名字,也颇为诧异。他脑海中瞬间闪过那张被销毁的证据,洛城一号相纸,以及红山造纸厂。 朱晓华没想到何主编居然无意间告诉自己一个很重要的消息。 朱晓华说:“你刚才说的这个对我很有用。作为回报,我可以回答你关于胶卷的问题。” 何主编说:“提到胶卷,其实最近大家都很关心这个问题。因为洛城普遍缺胶卷,很多拍照的人都没有胶卷可用了。包括我们报社,胶卷也很紧张。” 那名拿本子快速记录谈话内容的记者,笑着举了举手中的相机。 他的相机里胶卷也没剩几张,所以用起来都尽量节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