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弟弟、妹妹均在其中两个小房间里休息。 妹妹朱晓燕说:“哥,这里还空着两个房间。我以后住这里行不行?” 她都已经十六七岁了,还跟弟弟挤在一个房间里睡上下铺。 现在突然有了大房子,而且是新房,她当然想要一间自己的房。 朱晓华没有意见。 朱晓华说:“你也马上就是个大人了,也该有自己的房间。看上哪间,它就归你了。” 朱晓燕高兴地说:“谢谢哥。住在这里,我还能方便帮你记账管钱。两不耽误。” 弟弟朱晓明说:“那剩下的一间是不是归我了?我住在这里,上学也近一点。” 朱晓华也不反对,这里距离弟弟所在的小学稍微近一点,坐公交的话,能少坐五站。 在这间新房子里收拾停当,朱晓华三人骑车回家。由于新房子还没有被褥、床单,他们暂时还只能回拖拉机厂的家属大院里居住。 他决定次日把生活用品带过来,这样妹妹可以暂时先搬到这边来居住。 三人摸黑回到家里。 院子里的邻居们都听说朱晓华在老李的小区买了新房,议论纷纷。 “晓华这下出息了啊。爸妈去世了,仅靠自己开照相馆就发大财了,还买了新房,真是了不起。” “是啊,晓华开照相馆不到半年吧,太厉害了。” 也有去海鸥照相馆里拍过一寸黑白照片的邻居,包括那个年过三十的光棍汉李四叔。 这些人也议论起来,“你们还真别说的,晓华照相馆的生意可不是一般的好。我们去身份证照片那天,照相馆门口人山人海,拍照的人根本忙不过来。” “是啊,而且拍照的人看着很专业的样子。都穿着统一的工作服,衣服背上还印着海鸥照相馆的标签呢。” “就是,拍照水平也不错。拍完照片第二天就取到照片了。” 还有人惊诧于朱晓华买房的速度。 这些人昨天还在院子里讨论幸福家园的房价有泡沫,没想到隔天,朱晓华就在那里买了房。 人民教师老张说:“晓华啊,你那房子买亏了,你应该再等等,说不定房价还能降一点。” 其他人也附和:“就是,张老师说的话,可从来没错过。”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