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样以来又没有镜头可用了。” 有人感叹。 朱晓华望着空荡荡的窟窿,陷入沉思。 一院子里的人,看着风箱镜头上的窟窿,开始发呆。 此时有个轻快的脚步声自院外传来,随着声音临近,钱丽仪出现在院门口。她信步入院,身边跟着两名身穿灰装制服的工作人员。 工作人员手里拎着一个灰色挎包。 钱丽仪进来后,他们跟着把挎包送到基座木桌上,顺势拉开了挎包。 钱丽仪说:“希望没有来晚,这两组航空镜头模组希望可以派上用场。” 她这几天听说海鸥照相馆因为相机镜片的事陷入停滞,她专门去医院里向邵教授请教了巨型拍即得镜头和镜片的问题,然后托朋友买来。 这两名工作人员便是厂家派来,上门调试的。 钱丽仪说:“不知道规格合不合适,你们跟工作人员一起调试看看。” 她说得轻描淡写,但是心中其实早都已经有了答案。这些航空镜片的尺寸、安装位置她都提前咨询过邵教授了,分毫不差。只待朱晓华拿去安上即可。 经历过前三次的失望之后,大家都对镜片失去热情,朱晓华抱着仅有的希望,跟他们一起,把镜片安装进风箱镜头的黑窟窿里。 两组镜头,十八个镜片,每一个都跟风箱镜头配合得丝丝入扣。 等安装完这一切,大家都跑到风箱尾部的观察孔观察。 朱晓华摇起升降杆,把巨型相机抬高,而后把风箱镜头拉直,全部推伸出去。 巨型相机一路往上升,风箱长度逐渐拉长,朱晓华依次看到了对面宿舍墙上的日历,房顶树叶上的七星瓢虫,电线杆缆绳上一只白色蚂蚁的触须,天空中带有凹凸斑痕的灰黄色星球。 当看到天空中灰黄色星球时,朱晓华吓了一跳。 这情景跟三十年后国家地理杂志上公布的星球照片居然已经极其相似。 这技术,让他感到意外。 朱晓华难掩喜悦之情,激动地跳下木台,上前拉住钱丽仪的手说:“这航空镜头太完美了,你从哪里找到的?” 钱丽仪一笑,“我托朋友从航空公司买到的。它是从已经报废的飞机上卸载下来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