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悔婚之虞-《春游曲》


    第(1/3)页

    已是阳春三月,春闹枝头,莺歌燕舞。

    观音婢独坐澄心湖畔,假山石旁。

    虽然是春色美景如画,却遮不住她满怀感伤。

    她随手捡起一粒石子,掷入湖中,激起一圈水波荡漾。

    ------

    两年多来,长孙将军府中有太多的变故。

    挚爱自己的父亲永远离她而去。

    伯父也曾对她怜爱有加,如今也只能在记忆中找寻他慈祥的面容。

    天下无不散的宴席。

    往昔在慈父膝下共叙天伦的一家人,如今也要分户而居,再也没有可能重新回到过去。

    大嫂和阿鸿、阿渐已经搬走。

    二兄、二嫂和阿湛也住进了新家。

    过了今日,观音婢也要随母亲、四兄,离开她生于斯、长于斯的长孙将军府。

    只留下三兄长孙无忌一房。

    虽然,如今离去,偶尔还可以回来,但却再也不是主人而是过客。

    ------

    观音婢轻轻站起,环视整个花园,这里的一切都是如此的熟悉。

    翰墨斋、秀水阁、花圃、竹林。

    澄心湖畔,假山奇石。

    仙雨亭内,至今俨然回荡着往日欢快的笑声。

    绕径而行,卵石颗颗,无一不曾印上儿时的足迹。

    小广场上,世民阿兄曾挽弓射箭。

    霹雳堂前,仍依稀看到阿爷的身影。

    从此走后,不知何日是归期?

    观音婢泪眼婆娑。

    她想把这所有的一切,全部都深深地记在心底。

    ------

    长孙无宪也曾极力挽留高秋娘和长孙无忌、观音婢,想让他们仍然京中府邸居住,被高秋娘婉言谢绝。

    高秋娘以为,即使长孙无宪有一万分的诚意,但他毕竟不是自己亲生儿子。

    子长母少,没有了长孙晟,生活在一起有太多的不便。

    高秋娘决定毅然离开,是于人方便,于已方便。

    只要内心平静,何必太纠结于那些可有可无的身外之物。

    这才是高秋娘将京中府邸分给长孙无宪的真正原因。

    ------

    人言可畏,没有几人会去认真考究事情的真相。

    如若自己和长孙无忌占有京中府邸,她们母子必将落下夺嫡欺兄的骂名。

    无忌未婚、阿婢未嫁,她们母子还要珍惜做人的名节。

    失之东隅,得之桑榆。

    如今,失去的仅仅是易地而居的不便,得到的却是他们兄弟姊妹,至亲、至爱的感情。

    第二天,长孙无忌带领分给自己的僮仆、奴婢,押着数量犊车,载着家俱什物,出永兴里北门向东,往新丰老庄而去。

    --------

    丁娘子和馨儿回到鄠县家中。

    观音婢跟随高秋娘,各带四个贴身侍婢,到崇仁里高家暂住。

    高秋娘的想法,是让长孙无忌独自打理一下新丰老庄的事务。

    如今他年已十七,没有了父兄的庇佑,必须要学会独自撑起这个家。

    一家不治,将来如何能入仕做官?

    ------

    住到舅家,观音婢再一次钻进书里,全心全意研读《本经阴符七术》和《鬼谷子》。

    为了防止其过分沉迷,高秋娘让奉书提醒她,要抽出时间练习书法,弹一弹古琴来调节身心。

    闲暇之时,高秋娘也会找观音婢下几局围棋。

    高俭的家庭结构很简单,除了母亲、鲜于娘子和几个孩子,再没有其他人。

    在简单的家庭之中,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就会少一些,心就显得十分宁静。

    高秋娘在出嫁多年以后,现在又重回娘家,终于可以尽心侍奉母亲。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