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瞒天过海-《春游曲》


    第(2/3)页

    他箭无虚发,策马扬鞭,英武中散发出勃勃朝气。

    观音婢想起他兄长般的关爱,

    想起他纯真的笑,

    想起他飘逸的身姿,

    想起两人共乘一骑的美好。

    分别已将近三年,观音婢在心中想像,世民阿兄现在是什么模样?

    慢慢地,他的形象变得有些模糊。

    观音婢在心中竭力描绘李世民如今的样子。

    但终究不能让她满意。

    她有一种渴望,想看到一个真实的世民阿兄,微微笑着站在自己的面前。

    ------

    辽东兵败,在西京长安成了尽人皆知的消息。

    近日又传出风声,明春杨广要二次亲征辽东,有关官员要携家属随行。

    李渊作为卫尉少卿,夫妇二人随驾出行已成板上钉钉的事情。

    高秋娘和高俭又为观音婢的婚事发起愁来。

    如果李世民和观音婢的婚事年前不说。

    到了年后,李渊夫妇远赴辽东,两个孩子的婚事就不知要搁置到何时。

    ------

    高俭向高秋娘建议,不如他亲赴河东,去见一见李渊夫妇,讨一个准信儿。

    这样也不至于整日为这事焦虑。

    高秋娘认为不妥,世族之家哪有女方催嫁的?

    李渊夫妇也是明事理之人。

    明年随驾出征之前,观音婢是嫁、是留,他们总归会有个说法。

    做为女方,没必要放低身价去求着男方。

    高秋娘对高俭道:「我听大嫂说过,要「抬头嫁女,低头娶妻」。」

    「坏了规矩会惹人笑话。我们与其在此左思右想,不如顺其自然。」

    高俭见高秋娘自己拿了主意,而自己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好耐心等待河东的消息。

    ------

    没过几日,长孙无忌突然回京。

    他带回了庄上刚挖的山药,和当年的新米。

    拜见过外祖母,长孙无忌和母亲、舅父在内院前厅叙话。

    言谈之中,又说起观音婢和李世民的婚事。

    高秋娘和高俭都流露出焦虑之色。

    长孙无忌安慰舅父和母亲,

    「杨广刚刚驾返东都洛阳,大军新败,群臣人人小心谨慎,估计唐国公未敢告假返回返河东。」

    「如果明春唐国公和夫人都要随驾赴辽东,定会设法考虑李建成和李世民的婚事。」

    ------

    长孙无忌一提起李建成,高秋娘倒不再焦急。

    她对高俭说道:「李建成比世民大上十岁,至今尚未成婚。」

    「听说与他有婚约的郑观音,比阿婢还要大上两岁。」

    「国公府不可能一年办两宗喜事,即使操办婚事,也先是考虑长子李建成。」

    「世民和阿婢的婚事,再往后推上两年也有可能。」

    「我想,国公府一直不提世民和阿婢的婚事,并非有什么变化。」

    「只是因为要先考虑长子李建成的原因。」

    ------

    高俭认为高秋娘说得有理。

    「阿妹说的确实有道理,因为李建成的原因,是不到考虑世民和阿婢婚事的时候。」

    「我们也不要空自着急,只需要耐心等待就是了。」

    「等办过了李建成的婚事,过个一两年自然会商议世民的婚事。」

    「到那时,阿婢的年龄还不算大。」

    ------

    说到这里,高俭又有了新的想法。

    他对长孙无忌道:

    「对了,无忌,你不是和世民很要好吗?为何不给他去封信,私下打听一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