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零章 事关生死-《春游曲》


    第(2/3)页

    樊子盖和裴蕴大肆搜捕,杀三万余人。

    这些人家宅田产全部充公,妻儿老小没官为奴。

    另外,受牵连流放者六千余人。

    兵部尚书斛斯政,因与杨玄感暗中勾结,怕被治罪,逃往高丽。

    观音婢的舅父高俭,与斛斯政有过交往,被贬往交趾郡朱鸢县做主薄。

    ------

    高俭的母亲高老夫人年世已高,不能随他一起到交趾生活。

    临行之时,高俭将母亲托付给妻子鲜于娘子侍奉。

    他又和高秋娘商议,在崇仁里高府的东面,隔着一条路为长孙无忌购置了一处宅院。

    这样两家隔路而居,高秋娘和鲜于娘子,可以共同照顾高老夫人。

    一切安排停当,高俭才放心上路。

    ------

    看到长孙无忌送来的书信,观音婢既为舅父被贬之事痛心,也更加记挂自己的母亲高秋娘。

    她拿着书信到清心斋去见李世民。

    两人并坐于院里的苇席之上,一起细读。

    李世民看罢,心中不寒而栗。

    他不禁感慨,杨玄感起兵举事的结局太过残忍。

    当下,想起兵谋反者何止杨玄感一人?

    再看全国烽烟遍地,各地盗贼聚众者已数不胜数。

    但是,最后能取得天下者只有一人。

    朝廷和反叛者相互绞杀,不知白白害死了多少人的性命?

    想一想唐国公府筹划起兵之事,成败难料,实在是不可不慎。

    ------

    观音婢见李世民眉头紧锁,她在旁边幽幽道,

    「起兵举事,关系重大。」

    「个人生死事小,一旦事败,恐将连累家中老幼和族人。」

    「万千起事的追随者,也将死无葬身之地。」

    李世民拉住观音婢,让她坐到自己身边。

    他若有所思,缓缓说道:

    「这等涉及无数人生死的事,绝不能凭一时冲动。」

    「必须经过周密筹划,有万全的把握之后方可行动。」

    「从杨玄感所做所行来看,竟然将无数人的生死视同儿戏。」

    「我当提醒父亲和兄长,必须引以为戒,以为前车之鉴。」

    ------

    观音婢同样被朝廷对叛乱的血腥镇压所震惊。

    她不愿看到,将来唐国公府也如杨玄感一样,落得个悲惨的结局。

    虽然观音婢不耻杨玄感所为,但在她心中,竟有兔死狐悲之感。

    观音婢满怀心事,看着李世民,轻声提醒,

    「世民阿兄应该牢记杨玄感起兵的过失。」

    「以免将来出现同样的错误。」

    李世民不想让观音婢担心,认真地点点头,

    「这几日,我会将杨玄感叛乱的事,进行仔细思考。」

    ------

    九月深秋,寒意渐浓。

    树上的枯叶随风飘散。

    有几片翻滚着落在李世民和观音婢的身侧。

    观音婢捡起一片,拿在手中。

    她突然意识到冬天就要到来,柔声向李世民交代,

    「天冷了,世民阿兄以后不能再坐在庭院里,小心会着凉。」

    李世民体会到观音婢的关心,笑了笑,

    「不碍事,我身子结实。」

    观音婢有些生气,「身子结实也不行。」

    说着,她扶着李世民的肩膀站起,走到草棚前。

    ------

    观音婢绕着草棚转了一圈。

    前前后后,仔细看过之后,观音婢甚是担心,

    「这草棚不行,四面漏风,如何抵御冬天的严寒。」

    观音婢说得不错。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