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一章 杀子之心-《春游曲》


    第(2/3)页

    想到这些,李渊一脸的哀伤,他忍住眼中的泪水,摇头看着李世民,「阿爷很难。」

    李世民看着这位鬓发已白,内心孤独的可怜老人,想想自己竟有挟持他的打算,心中不禁愧疚万分。

    他含泪对李渊道,「儿臣不孝,不懂阿爷的难处,多年来一直惹阿爷伤心。」

    ------

    李渊端起案上的茶水喝了一口,将茶盏放于案上,怜爱地看着李世民,仿佛坐在前的李世民还是一个几岁的孩子。

    李世民帮李渊添上茶水,将茶壶放好,发自肺腑地对李渊道,「儿臣至死不会违逆阿爷,一切皆以江山社稷为重。」

    李渊和蔼地看着李世民,温声道,「多年以来,阿爷心中的太子人选一直是二郎,多次动过废去你大兄,改立你为太子的念头。」

    「然而,礼教宗法的规矩不容更改,阿爷心中虽有这个想法,但你大兄却无大的过错,阿爷也没有废去他的理由。」

    ------

    李世民明白,此时的李渊,有一肚子的话要对李世民进行倾诉,只有等他将心中的话说完,他才会更舒畅一些。

    李世民注视着李渊,默默地不说话,静静地听他一吐为快。

    ------

    李渊继续说道,「自杨文干叛乱之后,我便有意试探你们二人。对你大兄施以宽纵,置他于顺境之中;对你施以严苛,置你于逆境之中。」

    「两年多来,在宽纵之下,你大兄作为太子,不思修身上进,却沉湎于享乐游猎,昵近小人,竟然秽乱后宫,做出有悖天理人伦之事;而你在我的苛责之下,却能谨慎自守,心中装的始终是江山社稷。」

    「两年相试,优劣之分,已是判若云泥。」

    -------

    对于李渊相试之事,李世民是知道的。

    这是李世民与封德彝密商后,由封德彝向李渊进献的计策,目的是让李渊看到李建成的真面目。

    古语有云:天欲其亡,必令其狂。

    封德彝向李渊进献的,实则是欲擒故纵之计。

    在李渊的宽纵之下,李建成、李元吉还真的利令智昏起来,越来越肆无忌惮。

    ------

    说完相试之事,李渊又向李世民解释,为何要流放王珪、韦挺、杜淹,和打压秦王府幕僚。

    李渊对李世民道,「王珪、韦挺、杜淹三人皆是卿相之才,是将来安邦定国的栋梁,阿爷怕他们搅进你们兄弟相争的旋涡之中。假如他们因此获罪,实在可惜。」

    「杨文干之乱,他们确是无辜,阿爷将他们流放,实是在保护他们。」

    「等你将来继承大统,将他们召回,然后委以重任,对他们便有知遇之恩,他们定会忠心效命于你。」

    ------

    李渊缓了缓,接着说打压秦王府幕僚之事。

    李渊深有感触地道,「自古以来,有功之人,难免居功自傲,不易节制。」

    「尉迟敬德、程知节、房玄龄、杜如晦,多年来跟随你身侧,有的是冲锋陷阵,有的是出谋划策,随你平定天下,功劳卓著。将来如再辅佐你继承大统,必将生出自傲之心。」

    「阿爷如今打压他们,你将来再将他们启用,便是有恩于他们,他们便没了居功自傲的本钱。」

    说到这里,李渊问李世民,「二郎想想,是居功自傲之人好用?还是对你感恩戴德之人好用?」

    ------

    以前,李世民还真不明白,李渊在这两件事上的真正用心。

    如今,李渊向李世民道出实情,李世民心中不禁感叹,这实在是帝王心术,是帝王用人、驭人的经典。

    李世民对李渊感激涕零,含泪向李渊叩首道,「儿臣愚钝,竟不知阿爷的良苦用心。」

    ------

    一席话讲完,李世民心中疑惑尽解。

    李渊坐直身子,神色变得越发庄重,他坚定地道,「阿爷心意已决,将改立二郎为太子,望你不负阿爷一番苦心。太白经天,天命系于你身,既然天命难违,阿爷不久就会传位于你。」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