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出乎意料的雕饰-《盗墓之敲棺》
第(2/3)页
但山裂的岩石层自然张裂表现,绝对不会错,应该是后来人利用那条裂缝修建的这条石阶。
我蹲下下看,石阶开凿很粗糙,而且……嗯?是打洞手法?
我几乎贴在地上,用手表光照着那一刀刀凿出来的痕迹,工具应该只有半个手掌大,呈半月形,两指深到逐渐平缓,是很典型的改良过的探铲痕迹……
我心里一动,几乎确定,这是个反打的盗洞!
怎么可能,我心里的疑惑更盛了,我爹当初他们挖出巨人骨的地方在“血坡”的东面,我们这里是西面,这两地直线距离虽然并不是很远,但这是山啊,如果这里发现了人工痕迹,难不成是有人打通了整座山?
曹家青山放了压龙石(断龙门),所以我爹就是从这里离开的?
或者……我脑筋一转,或者这座山下,除了青山还另有一座地下大墓?
是我稀里糊涂的进错了?!
我满脑子浆糊,根本摸不到头绪,不过我还是倾向后者,毕竟这座山有多大我还是心里有数的,怎么可能有陵墓修建的这么大,举世闻名的秦始皇的陵就已经足够雄伟了,却也才只占了骊山北麓,何况神农架这里的山至少要有骊山的几十倍大。
想不通便暂时搁在一边,当下最刻不容缓的还是先找到汉生,我随后使劲眨了一下眼睛,拍拍自己的脸,举着手表继续前进。
也不知道是洞里的凉气使然,还是我的恐惧在作怪,没走多久,我总觉得浑身冷冰冰的。
我向手上哈了一口热气,搓搓手稍微恢复一点温度,同时眼睛没停,一直关注着周围的痕迹,希望汉生能向以前一样,留下点线索。
可洞里越走越大,渐渐前面陆陆续续除了好几条岔路,看样子和前面的山裂一样,是很远古时期出现的山体运动了。
再早以前,神农架林区还是一片汪洋大海,漫长岁月里,经燕山和喜马拉雅运动才逐渐提升为陆地,并形成了神农架群和马槽园群等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地层。
所以在这大山底下,我就算看见了鱼的化石都不会惊讶,可却有了另一样东西让我大为吃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