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新的方向-《种田不努力只能回府做王妃》


    第(3/3)页

    陈曦看着大烟囱里向外冒着的滚滚黑烟,有些担心,会不会造成臭氧层空洞,或者全球变暖什么的……

    以现在的技术,想要把烟尘脱硫是做不到了,不过这里生态这么好,几个烟囱也不会造成什么影响吧……

    陈曦只能这么安慰自己,为自己找个心安理得的理由。

    陈曦不是圣女婊,自然不会去想太多的后果,别说一个烟囱,就是陈国举国炼铁,影响也不大,想那些有的没的干嘛,有那时间,不弱多赚点银子。

    有了全新的熔炉和煤炭燃料之后,炼铁的效率和质量果真有了极大的提升,顺带着不少其他的产业也跟着沾光。

    有了这个全新的作坊,研究院每天打造出来的脱粒机零件更多更快了,而且质量也更好了。

    按照这个速度,等到今年秋收,每个县级的地区,都会有一台半自动的脱粒机了。

    之前生产的那些机器,都优先供给给江南道那边,主要种植水稻的地区,眼见着第一批早稻就要成熟了,到时候,这脱粒机就能派上用场了。

    又提升了一项陈国的技能,陈曦心满意足的回到曦月宫避暑。

    这段时间里,陈曦偶尔还是会想到那个笑眯眯喊自己徒儿的老人,孙思远留下的那些标注过的典籍,也让太医署和翰林院的人加紧整理,这都是未来医学院的重要教材,陈曦曾经答应过孙思远要把他一生的所学发扬光大,那就一定要做到。

    要是单纯的指望京都的这座农业科学研究院,自然是不能实现的,要想陈国有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这场关乎国家未来的科学改革,那就要办学校,广泛的办,然后把农业科学研究院打造成一座圣地,一座求学的圣地!

    只不过,这个目标想要实现还是有些难度的,毕竟陈国的国土虽然不及陈曦前世的种花.家,但是也赶上一半的大小了,人口再少,也能有个两三亿,想要办这么多学校,最大的难题就是教书先生不好找。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