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河洛天子会 第三十四章 运起赤子心(四)-《星尘武者》


    第(1/3)页

    “放长线,钓大鱼,这种事,我也会做。”

    “我也相信,合理的布局,过人的智谋,可以让一场战役,变得可控化。”

    “不过,钓鱼翁只能钓鱼,却钓不上一条真龙。”

    很显然,这个时候仁山,已经是完完全全的,陷入到了楚皇这个名号的尊贵,高贵,华贵中了。

    真的很难理解,自封为皇,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若是仁山,真的已经统一了天下,并且九州权力没有分封出去,然后建立一个辉煌的王朝帝国,如此,仁山自号楚皇,亦或是自号楚帝。

    哪个叫诸侯王,什么叫土皇帝,还不是他想封谁,就封谁。

    真龙天子,谁敢不从呢?

    什么叫做真龙天子呢?

    古代,帝皇经常以真龙自居,天子,乃是天之骄子的意思。

    九州人,最是相信老天爷,相信天道,相信自然法则,如此,天的化身,天的代言人,就是天子,其实天子,王,皇,帝,这些统治者的代号,本质上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都是一样的,只是后人为了区分用词,就强行加入了一些元素,颇有一种传统修仙文中,档次不同,封号不同的意味。

    袁瓒这个人的天赋和实力,足以让他称之为,一时之雄,就算是当初,与风金,司马珏等人,组队参加比赛的时候,也不会比同时期的天才逊色太多。

    只是可惜,他拥有这种家庭环境,毕竟特殊的环境,会造就特殊的人,不管是有才无德,还是无才有德,对于公孙一族,都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杀人不过头点地,公孙一族,最喜欢的就是挑战人性。

    “我宁可和你赌命,也不愿意和你试探人性,那玩意儿太可怕了,我没有这个魄力。”

    历代公孙家族的翘楚,都有一个非常奇怪的通病,那就是自以为是,他们总觉得,别人都是冤大头,都是待宰鱼肉,唯独自己是最特别的那个,换而言之,每个公孙族人的小小脑袋里面,都有一个大大的皇帝梦,也称之为,春秋大梦。

    可惜,这个梦,唯独只有一人完成了。

    那便是五帝之首,轩辕黄帝,轩辕皇帝算是公孙一族的鼻祖。

    不过,那种神话世代的老祖宗,一般都很难对后世产生什么明显的影响,就算有,那也多半是不好的影响。

    很多人误以为,九州人尊文,外乡人尚武。

    事实情况,并非如此,在生物本能的驱使下,祖先们,拥有非常强烈的领主意识,所有的族群,都会主动去选举一位,甚至多位实力强大的领袖。

    在那个年代,大概是叫做部落酋长,部族族长。

    不过,酋长也好,族长也罢,在那个年代,与王,皇,帝是没有任何区别的,虽然伴随着历史进程的推动,人们对于统治者的称呼,也发生了改变。

    纵是如此,一些特定的,专有名词,例如真龙天子,九州共主,还是与先前的意思完全相同。

    有关轩辕黄帝的事,固然是与公孙一族,关联甚密,不过,那段尘封的上古神话,却昭示着,一个秘密。

    轩辕,公孙氏,是有熊国的国君,当然,那个时候,一般就是部落酋长的概念,那时节,公孙氏,还没有统一天下,接管神州,公孙氏有个老板,叫做神农氏,神农氏属于是一个代号,并非其真名就是神农。

    不过,后世之人,一般称呼他为,炎帝。

    炎帝管治天下,一开始就没有什么杰出贡献,平平淡淡的能力,到了后期,中原各个部族开始互相进攻,战乱不止。

    轩辕黄帝,就在这个时候发迹,召集了一帮文武贤才,打败,并且吞并了不同的部族,那些弱小的,不敢面对战斗的部族见状,认为再做抵抗,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反倒是会造成更多的杀戮,为了避免血流成河,周遭部族纷纷归附。

    但是,此时的天下局势,并不是轩辕黄帝一个人一家独大,他的老板炎帝,依然是天下之主,至少在名义上,大家都是员工,唯独他是老板,并且除了炎帝,黄帝以外,在沿海区域,生活着一个野蛮,强大的部族,后世称之为九黎部族,九黎部族的族长,叫做蚩尤。

    伴随着周遭势力,被逐渐吞并,不曾被吞并的,也都选择了依附,交出所有权力,做一个富家翁,享受一下闲散生活,当然,在上古时期,闲散生活是一种奢侈,因为就算是轩辕黄帝,也会亲自下田务农耕作,更莫要说是一个投降的失势族长了。

    久而久之,形成了神农炎帝,轩辕黄帝,九黎蚩尤,三足鼎立的局面。

    这个局面,是不是非常眼熟?

    在汉末时期,也出现了三大政权,魏蜀吴。

    可惜,魏蜀吴的性质,有点类似于割据军阀,而上面这三位,则是中华文明的源头,炎黄不足和九黎部族,本质上,都是同祖同宗,他们有共同的祖先,名为伏羲女娲。

    俗话说,亲兄弟都有分家时,这个不能说明问题,天下格局,只在一念间。

    黄帝在中原地带。

    炎帝在太行山脉以西。

    蚩尤在东海区域发迹。

    后来,炎帝与蚩尤争夺黄河下游的地盘,炎帝失败,向北逃走,向黄帝求救。

    黄帝在三年中与蚩尤打了九仗,都未能获胜。最后黄帝集结在涿鹿上与蚩尤决战,战况十分惨烈。

    黄帝在大将风后,力牧的辅佐下,终于擒杀了蚩尤,获得胜利,统一了神州部落。

    建都涿鹿。

    战后,黄帝率兵进入九黎地区,随即在泰山之巅,会合天下诸部落,举行了隆重的封禅仪式,告祭天地。突然,天上显现土黄色的大蚓大蝼,于是他以土德称王,土色为黄,故称作黄帝。

    或许,这次封禅仪式,就是初具规模的,河洛天子大会,只不过,泰山并不在河洛,乃是在齐鲁,建议改成,齐鲁天子大会。

    黄帝统一天下后,制定国家的职官制度,如以云为名的中央职官,管宗族事务的称青云,管军事的称缙云,又设置了左右大监,负责监督天下诸部落。

    风后,力牧,常先,大鸿被任命为治民的大臣。

    他又经常封祭山川鬼神,他以天道感应推算和制定了历法。

    轩辕黄帝的功绩之一是艺五种。

    五种是指黍,稷,菽,麦,稻五谷。

    按古史传说神农氏仅能种植黍,稷。

    而黄帝,则是可以种植多种粮食作物,表明黄帝使当时的原始农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后来,在以黄帝为祖先的姬姓部落里就出现了一个农业方面成绩卓著的领袖,名为弃。

    传说他是周人的祖先,被尊为后稷,他能认识不同土壤,并懂得拔去杂草,还知道挑选良种。

    这个弃,给人的感觉很熟悉,很温馨,和某位注重于农业发展的先生,颇有悬壶济世,仁德天下的味道,不过,医生的葫芦里,是救人的丹药,先生的葫芦里,是杂交水稻。

    或许是九州人的天性,对于粮食的执着,对于活下去的渴望,成就了一代又一代,延续了一代又一代,更是留下那一句,不知道是谁说的至理名言。

    民以食为天。

    农业发展,对于九州而言,是一种从头至尾,乃至千秋万年的事业,永远没有止境,更没有捷径,它需要一代又一代,一代再一代的人,坚持下去。

    诚如昔年,推陈出新,世界是一个大锅炉,人与人的碰撞,产生了火花,火焰炙烤着人们,宛若点燃了木炭,木炭半黑半红的时候,尚且有生存之地,十分通红的时候,便已经是必死无疑了。

    盈满则亏,这个道理,所有人都明白。

    神州农业发展的源头,亦是如此。

    史前农业耕作,主要是依山傍水而耕作。

    有没有山,那是另说,主要是有水,这反映出了,早期农业在水的利用方面,以及对于河流的依赖,如此,解决了农作物的成活率。

    水是生命之源,这个话,适用于大多数生物,包括人,也包括庄稼。

    而在五行之中,土克水,黄帝则是土德。

    炎黄部族的合并,九黎部族的归顺,形成了农业社会的历史大潮流,这便是黄帝被尊为九州共主的核心原因。

    此外,后世的大禹九鼎,同黄帝,也有所关联,据说黄帝在晚年时,发明了鼎。

    当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鼎被铸造出来时,天上突然飞下来一条龙,那条龙的整个龙身透着金光,降临时引动风云祥瑞,金光笼罩了整个天空。

    黄帝和大臣都很吃惊,那只龙慢慢靠近黄帝,眼神变得十分温和,忽然开口对黄帝说。

    “天帝非常高兴看到你促使中华文明又向前迈进了一步,所以派遣我来带你升天去觐见天帝。“

    黄帝一听,点了点头,就骑上龙,准备道别群臣。

    群臣不舍,一涌而上,希望也骑上龙,随黄帝一起走。

    可是那只龙却扭动身躯,把那些人都摔了下来。

    金龙带着黄帝快速飞上天空,一下子就消失在云雾中了。群臣没有办法,只好眼睁睁的看着黄帝升天而去。一位大臣看着天空,若有所思。

    “乘龙飞升,并非人人皆可,只有像黄帝那样伟大的人,才有资格。“

    后来的人为了纪念这位上古时期的王者,就把黄帝升天的地方叫做鼎湖。

    龙去鼎湖,代指帝王去世。

    黄帝的故事,发人深省,就连身为公孙一族后人的公孙绍也是不由感叹,黄帝的事迹,真的是天人也。

    “九州国,曾经出现过非常先进的科技文明,但是维持的时间非常短暂,更是几乎在一夜之间崩裂消亡。”

    “那条迎接黄帝飞升天界的金龙,会不会是什么科技产物?”

    “例如星河飞船之类的飞行器?”

    少年时期的公孙绍,喜欢胡思乱想,那是的他,还没有参加河洛天子大会,所以无法窥见这个世界的本质,哪怕只是一丝一毫,哪怕只是一点一滴,都要比他一个人在房间里面,深沉思索要强出许多。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