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0章 51式拖拉机-《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


    第(3/3)页

    扁担吱呀作响,挑着沉甸甸的土筐往返穿梭;

    号子声此起彼伏,是这片土地上最古老而坚韧的韵律。

    尘土漫天,汗水浸湿了每一个人的衣背,场面浩大却进展缓慢,千年板结的盐碱地,并非那么容易屈服。

    几天过去,当主要的人力通道和基础工作面被艰难地开辟出来,真正的重头戏,终于登场。

    那是一个清晨,薄雾尚未散尽,地面还带着夜的凉气。

    远处传来一阵与号子和人声截然不同、低沉而有力的轰鸣声,似闷雷滚过地平线,却又比闷雷更持续、更带着一种金属的质感。

    工地上的人们不由得停下了手中的活计,循声望去。

    只见几十台庞然大物,喷吐着黑色的烟柱,沿着临时压实的施工便道,如同移动的钢铁堡垒般,缓缓驶来。

    它们有着粗壮的橡胶履带,巨大的钢铁身躯在初升的阳光下反射着冷硬的光泽,正是经过郑春秋团队精心改进的 “汉东-51式”拖拉机。

    与它们在昌平的前辈相比,这些“铁牛”的底盘更为坚固,履带板也做了防粘土处理,更能适应苏北盐碱地特殊的湿黏工况。

    陈朝阳也站在人群前方,看着这支机械队伍的抵达,眼中流露着难以掩饰的期待。

    这正是他蓝图中所规划的力量。

    然而,在这支队伍的后半部分,出现了一些与众不同的“家伙”。

    它们的轮廓更加棱角分明,引擎的咆哮声更加低沉、甚至带着点粗野,

    一股子重工机械特有、近乎野蛮的厚实感扑面而来。

    那不是普通的拖拉机,而是……十几台用坦克底盘和履带改造的推土机?!

    陈朝阳的目光瞬间被吸引了过去。

    那粗大的主动轮,那宽厚、带着明显磨损痕迹的履带板,那被改造后依然能看出坚固装甲雏形的车身……

    一股极其熟悉、混合着硝烟与冰寒的气息,瞬间从朝鲜的雪原骤然降临到这苏北的工地上。

    就在这时,一个矫健的身影从其中一台坦克改装的推土机驾驶室旁跳了下来,一路小跑到陈朝阳面前,“啪”地立正敬礼,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