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章 4-碘咪唑-《小人物的医化三十年》


    第(2/3)页

    二周后,吴总召集4-碘咪唑生产会议,很奇怪的是,金总他们江西团队一个人也不在了,吴总在会议上说:“4-碘咪唑项目从今天开始,交由总工办负责,二十天内完成二吨订单。”

    王近之极奇怪地问道:“金总他们人呢?我们连小试都没做过一次呢,怎么负这个责?”

    了解结果,中试投料后,第一批收率偏低,金总指挥第二批开始母液套用,结果,出来产品双咪唑含量超标。第一批成品烘干时,又因不明原因,刚退料时是类白色的固体,装桶后表面成为浅红色。回收乙酸乙酯时,又突然来一个碘蒸汽大量地从反应釜口喷出。金总说是妻子住院走了,两个实验员第二天也辞职了。

    又一个典型的学院派主持试生产的活生生的例子,结果,却是王近之被逼上绝路。这样的情况经历多了,王近之早习以为常。找王水皮与赵一成一起进行生产分析,同时叫张亭婷与郭东卫展开小试破坏性实验跟踪,成品变色的原因不到一天很快就确认了,是因为烘干后退料温度过高,产品见光分解出微量碘,升华到包装袋的上表面,这个问题较易解决,可这批料得重新消碘精制。

    (本章完)

    第537章  4-碘咪唑

    从头到尾共两个月,350千克的客户订单完成了,工艺上各个参数也都现实可控,总结汇报时,王近之的喉咙有点响。

    “可是,你这个产品单酰胺化反应用的是四氢呋喃与异丙醇一起的混合溶剂,回收后得到的是两种溶剂的混合物,不是单独的溶剂,这叫我们注册怎么办?无法确定回收溶剂的质量指标啊。”林利勇首先对工艺提出自个的问题。

    这个问题在左氧中已反复地提过了,左氧的回收溶剂就是n-甲基哌嗪与dmso及三乙胺的混和物,每次投料前根据气相分析结果,把比例补充到工艺规定的成份,现在面临同样问题,怎么就不行了呢?王近之不可理解,面红耳赤地站起来反驳。

    林利勇解释了法规对回收溶剂的看法:“这个不一样的,当年要求比较宽,现在严起来了,对于回收溶剂的成份与套用次数都有严格要求,除非你们能提供依据证明,如双组份回收,每次得到的比例是基本恒定的,不需要计算即可投料,不然的话,审计员会认为出错可能性很高,而给予否定。”

    混合溶剂是简单蒸馏而得,又没上过塔,怎么可能保证成份均一恒定呢?中试无多余的回收塔,要解决,唯一的办法就是编一份上塔记录先上报,在正式设计时把塔考虑到里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