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爪娃子买皮哦?” “大皮八十,小皮五十,单张不甩。” 一张嘴就是满口的风沙味,常昊怔了好半晌,然后转头看向玄奘。 玄奘双手合十,淡然一笑:“这位,应该是关外梁国来的商人。” 常昊默默盘算了一下,很快便得出了结论。 所谓的“梁国”应该是后世的榆林,算算时间,这会儿的榆林被当地的豪强梁师都占据,并自立为国。 不过这位敢在大唐皇帝眼皮子底下称帝的梁师都没能坚持太久,李二即位后,腾出手就把“梁国”给灭国了。 常昊抬手捏了捏搭在架子上的羊皮,扭头就走。 皮质粗糙干硬,羊毛中夹杂着大量的细碎沙子,买回去之后,清洗就是一个极度耗费精力的过程。 同样的工序,其它羊皮都已经软化完毕准备缝制了,估计面前这块儿,才刚过第七遍水。 榆林的羊皮要不得,眼下就只能看看吐蕃商人的料子如何了。 说起来,他跟吐蕃使团的副使,也就是那位热力平措公主还有些联系。 去汤峪镇之前,常昊还特地跟热力平措签了一份合作契书,只不过汤峪镇之行与计划偏离极大,也就导致,这位吐蕃公主到最后都没能帮上忙。 吐蕃商人的店铺中的料子还算不错,无论是毛皮柔顺度,还是质量,都算是上乘,唯一一点就是价格太高。 按照刚才那位“梁国”商人开出的价格,一张大羊皮要八十枚铜板,同样大小的羊皮,到了吐蕃商人这边,足足翻了三倍。 按照对方的说法,这些羊皮都是去年夏天的新货,比市面上的那些陈货不知道好了多少倍。 一百八十文,不算贵的。 任凭对方说的天花乱坠,常昊仍旧只是看看便作罢。 毕竟这才是第二家,不着急做决定。 买东西,自然要货比三家才行,更何况鞠球生意事关接下来一段时间的收入,不提前做好规划,怎么赚钱? 在玄奘的陪同下,常昊在客人稀少的皮草区域四处闲逛,花费了半个时辰的光景转了个遍。 一圈走下来,常昊对于西市的皮草行情算是有了简单的了解。 总的来说,皮草的价格比之年前的时候,有所上涨,而且上涨的幅度极大。 但这只是突厥商人的皮草,像吐蕃以及其它地方的商人,毛皮价格则有所回跌。 冬天马上就要过去了,百姓们对于毛皮的需求程度有所下降。 市场上供大于求,价格自然下跌。 但突厥商人的毛皮一直商人中最好的,再加上两国即将交战的缘故,市面上的皮草数量减少,反而使得价格不落反涨。 得知了这么个情况后,常昊的第一个念头是,趁着天气回暖的时候,可以入手收购一批毛皮,矮子里面拔大个,先挑出一批质量还说得过去的毛皮用着。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