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一章 讨价还价-《我是全能艺人》


    第(2/3)页

    “是啊,这个小成本的惊悚片公司最卖座的系列片了。”哈尼西瓦得意道,不过随后就叹了口气。

    虽然《门外之人》这个系列为特莱姆传媒大赚了一笔,但是其他发行的电影表现却并不理想。

    特莱姆传媒现在被高达2亿美元的债务压得有点喘不过气来,只能靠着《门外之人》这个小成本系列根本是杯水车薪。

    而且这个系列已经完结了,明年特莱姆传媒可能连利息都还不上了,到时又该怎么办?

    没有亮眼的业绩,来自债务的压力,会让特莱姆传媒行情不断下跌,最后只有破产或被收购这两条路可走了。

    其实,现在就已经有公司试探着要收购特莱姆传媒了,只不过哈尼西瓦觉得自己还可以抢救一下。

    “好了,说说我们的合作吧,主要就是分成比例的问题,谈好这些,公司很快就能够安排《源代码》在北美上映。”哈尼西瓦说道。

    之前,双方就电话商谈过,特莱姆传媒本来是想要用100万美元,买下《源代码》的北美版权,不过被苏易严词拒绝了。

    一是因为这个价格太低,另一个是因为苏易想要试水北美市场。

    “我们只要《源代码》北美票房的40%,其他如影碟租赁等周边收益的80%就可以了。”苏易说道。

    北美的制片商要比华夏的制片商赚的多太多了,不像华夏内地那样是影院拿大头,北美要正好相反,制片商拿大头。

    而且,北美一般实行阶梯式分账。

    比如第一周,制片方拿票房的60%,第二周55%,这样以此类推。

    而因为票房往往是前几周最高,所以北美的制片方往往能够获得超过一半以上的票房分成。

    如果是斯皮尔伯格、世界之王那样的超级大导演,获得的票房分成比例还要更高一些。

    与此同时,北美与国内的电影市场很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影片的票房收入平均只能占到影片总收益的30%左右。

    很早,北美发行的电影周边收入就已经超过票房收入,直到后来,这一情况才得以改变。

    所以,北美上映的影片周边收益,往往要比影片本身票房更赚钱。

    就像影碟租赁,虽然收入缓慢,但这是一项长期稳定的收入,虽然要花费十年,甚至更多,但收益基本都是超过票房的。

    影片的周边收益才是大头,苏易自然也不会放过。

    “%?这不可能,如果你拿了那么多,那我们公司就完全没必要发行这部电影了,根本没得赚。”哈尼西瓦闻言立刻狂摇头道。

    “你们只负责发行,就能够拿到这么多还不够吗?”苏易说道。

    “哦,Easy,你太不了解米国了,这当然是不够的,首先这部电影完全都是华夏人出演的,这在米国根本吃不开,如果不是因为影片的科幻点子不错,公司根本不会想要发行这部电影。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