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九章 唐李楼-《雪夜歌行》


    第(2/3)页

    朱治文原本还想着给这个家伙一个惊喜,结果是那个昔日的掌柜的,虽然年事已高,还是一眼就从人群之中望见了朱治文。

    他浑浊的眼睛精光一闪,大喊道:“朱公子!这里这里,大壮啊,快点准备一锅上好的羊肉锅,给朱公子接风洗尘!”

    李大壮,也就是掌柜的大儿子,还有一个小儿子上战场,此刻不在酒楼里。

    望着掌柜的一大把年纪,竟然想着主动来迎接朱治文,朱治文见此,赶紧走了过去,扶着这位老人,说道:“掌柜的这么大把年纪了,就不要这么急了着来见我了。”

    朱治文边走边说道:“掌柜的怎么知道我来了啊,我明明才回来不久啊!”

    这位老人,说道:“这就是山人自有妙计了,今天听人说在天上看到了一个御剑进宫的人,我一想便猜到是朱公子了啊!”

    朱治文笑着说道:“掌柜的真是老当益壮啊,年纪虽然大了,脑瓜子倒是更加好了啊。”

    老人叹了一口气,说道:“我是不行了啊,你们这些修行之人,终究是与我们不一样啊。”

    他说的是,在年纪上,当年两人看起来也不过是二十岁左右的差别,现在看来,一个是老人了,一个还是年轻小伙子的模样。

    修行者与凡人之间,本就是截然不同的两个路子,两者结缘,不过是徒增寂寞,面对这些两者之间的差别,生死之间的东西,总是免不了令人感慨。

    朱治文倒是对此没有多大的感伤,生死这些东西,每个人都要经历的,过分将生死看得太轻那是无情无义,看得太重只是给自己施加压力。

    比起所有人长命百寿,朱治文更希望的是,他所有的朋友,身边的亲近的人,可以走得安安静静,走得舒舒服服。

    老人带着朱治文以及朱庆到了一张干干净净的桌子前,说道:“朱公子可还记得,这可是当年你坐过的一桌,我一直都有保留在这里的,从来没有动过。”

    朱治文哈哈大笑,说道:“掌柜的就不怕这桌子年久失修,我一屁|股上去,就坐坏了啊。”

    老人摆摆手,说道:“不会不会,这桌子,我专门花了大价钱,请了一个修行者,施了点法术在上面,保证只要不是有意为之,上百年不会腐朽。”

    朱治文稍稍打量了一番,点点头,说道:“确实如此啊,掌柜的倒是有心了啊。”

    一个普通百姓,想要请得动修行者,除非是关系匪浅,不然那价格可不是谁都能够随随便开得起的。

    朱治文没有想过前者,也就当做这掌柜的花费了不少吧。

    三人落座之后,大壮端着一锅香气扑鼻的羊肉火锅上来,说道:“火锅来了,让大家久等了啊!”

    朱治文望着这一锅的火锅,眼冒精光,说道:“这么多年了,这味道还是一点都没有变啊!”

    老人笑容和善,说道:“朱公子爱吃的火锅,我怎么敢偷工减料啊,出去一直在研究的新的火锅品位,这老字号还是原来的样子,从未改变。也算是对得起这老字号的招牌吧。”

    朱治文竖起大拇指,说道:“掌柜的确实是良心啊!”

    一锅香气扑鼻的火锅,掌柜的因为年纪大了,就不与朱治文这些年轻人比拼什么酒量了,一直笑着望着两人,心中高兴无比。

    这些年了,或许别人不在意朱治文的处境,但是他从来没有停止过对朱治文的消息打听,一直担心自己活不到朱治文回来的时候,终究是一切还安好,就到了这一面,他已经十分的满足了。

    在酒楼里两兄弟玩得上头,眼见着天就要黑了下来,朱治文将朱庆灌醉之后,一震身子,一身酒气散去,他望着躺在酒桌上的朱庆,说道:“掌柜的,你好好照顾他,我有点事情要去处理一下,去去就回。”

    老人虽说不知道朱治文要做什么,还是点点头,答应道:“朱公子放心,你走吧,这里有我就不会出事。”

    朱治文点点头,转身离去了。

    离开唐李楼的朱治文,直往城外郊区走去。

    在一间普通的乡间茅房之内,远远便听到了一个中年男子,正在教导一位小孩关于四合院的知识。

    中年男子手里拿着一本杂书,望着面前这个小子,说道:

    “四合院在建筑上有一套固定的规格:北面是正房,东西是厢房,南面是倒座,东西南北四面都是房子,中间是天井,整体由廊子贯通。

    坐北朝南,北边的就是正房,南边是南厢房,东边的房子叫东厢房,西边的叫西厢房。还有人说,从阳光照射的角度来区分:早上光线先照到的是西厢房。一家人居住在四合院时,老人住北房(上房),中间为大客厅(中堂间),长子住东厢,次子住西厢,佣人住倒座房,女儿住后院,互不影响。

    大四合院的正房是前廊后厦,后有罩房。东西厢房南边的花墙子中间有一座垂花门,门内是四扇木屏风,东西厢房都有抄手游廊,与垂花门相通。正房与厢房之间,有圆月亮门儿,可以穿行。

    外院,东西各有一道花墙,中间是月亮门儿,四扇绿油漆的木屏风,红斗方字,东边的是“动壁图书”,西边的是“西园翰墨”。可以从这个门儿到跨院去,南房有穿山游廊。如此布局,形成了东西南北互相连通的几个院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