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问鼎中原-《纵横苍穹之乱世迷情》
第(2/3)页
刘知远一听,大喜过望,立即派郭威率领3000精兵接应,并请于清随行。大军日夜兼程,于第三天赶到雁门关驻扎,休整两天后,第五天夜里,只见关外火把成一字长蛇阵,蜿蜒着向关内而来。到了关口,吐谷浑使者到关上来接洽。郭威派500精兵由于清带领出关迎接,自己亲自镇守关口以防不测。
让于清意想不到的是吐谷浑酋长白承福带来了吐谷浑传国之宝“吐谷浑之鼎”,于清急忙派了50人护送宝鼎和酋长过关,自己率领450人殿后。
郭威接到白承福和吐谷浑之鼎后,自知事关重大,不敢有丝毫懈怠,留下500人接应于清,带领2000人连夜班师护送吐谷浑族人主力回太原。
吐谷浑南归虽然高度保密,但是如此大的动静,还是惊动了契丹主耶律德光,他立即出动了3000快骑作为先头部队追击,自己亲率两万大军随后。当这些骑兵追到雁门关时,天已经大亮,吐谷浑的大部人马牲畜因组织严密有序,已经过了雁门关,随郭威开往太原河东府,只剩小部分的部族和财物没有过关。
契丹骑兵追上来以后,截住了这些吐谷浑部众,要求他们投降,但是这些吐谷浑人长期受到契丹人的霸凌,他们宁死不屈,纷纷亮出家伙和契丹骑兵拼命。面对骁勇善战、勇猛无比的契丹骑兵,他们无异于以卵击石,已经有很多人相继倒下。
于清见状,带领留下来殿后的450名士兵飞赴救援,这些士兵都是久经沙场的战士,而且多年和契丹人交锋,比较熟悉契丹人的战法,他们首先用弓箭射杀契丹骑兵,有几十个骑兵中箭落马。可是那些契丹骑兵也用弓箭回击,于清的队伍也有几十人中箭。
一开始那些契丹人不知道于清到底有多少人,不敢贸然全力进攻,但是当他们发现于清的队伍不过区区几百人之后,骑兵首领立即下令全线进攻。
面对六倍于己的契丹骑兵,于清虽然神勇,连续斩杀了十几个契丹兵,让自己带领的晋军的士气大振,他们掩护着吐谷浑人且战且退,可是己方和吐谷浑的伤亡也越来越大,更要命的是如果耶律德光后续部队赶到,而自己的人马没有撤到关内的话,那就只有一个结果—全军覆没。这不是于清想看到的。情急之下,他命令士兵们和吐谷浑族人先走,自己一个人殿后。
士兵们都佩服于清的神勇和气概,一个个表示愿意留下来决一死战。于清说:“弟兄们,我们此行的目的是接应吐谷浑部,不能作无畏的牺牲,事不宜迟,如果契丹的援兵赶到,那时候想走都来不仅了,你们的郭将军命我负责,你们就要服从我的命令,快撤!”
士兵们无奈,只得组织撤退。于清一马当先,一手提盾,一手握剑,只见他左冲右突,冲在前面的骑兵又倒下了两三个。但是大批的契丹骑兵又蜂拥扑来,俗话说:双拳难敌四手,以一敌千,于清纵然有逆天的本领也难以应付。他又斩杀几个契丹人之后,自己也挂彩了,不过总算减缓了契丹人的进攻,为撤退的队伍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这时,远处的山谷中尘土飞扬,狼烟四起,呐喊声由远及近。于清大惊“坏了,契丹大部人马到了。”
守关的将士也看到了,如果此时不闭关,让契丹人占领了雁门关,那么中原的门户就会大开,代州、忻州、晋阳、太原都会失去屏障,如果契丹大军南下,那后果不堪设想,于是守关将军下令闭关。
可是关下晋军、吐谷浑和契丹人混战在一起,根本无法关闭关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