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横戈从百战(二)-《无极大宗师》
第(2/3)页
在惯性的作用下,所有人都已经身不由己,眼见的一场惨烈的碰撞就要到来。
站在前排的枪兵全都脸色苍白,眼睛死死地盯着前面的匈奴人,他们知道:自己死定了。
没人能够在这样的血肉碰撞下存活。但没有一个人试图后退,他们只是咬紧牙齿,两手像是铁铸一样将枪把攥地死死的,静静地等待着死亡的到来。
他们都是尸山血海中走出的老兵,早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与匈奴人之间更是是仇深似海。
楚人的性格“尚恩重仇”,强秦灭六国之后,只有楚人喊出了血誓“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之后果然是楚人陈胜、吴广最先举起反旗,将秦国隐藏在强大之下的虚弱本质暴露了出来,促使其灭亡。而在秦之后继承了大一统王朝的也是盖世霸王项羽建立的楚国。
正是这样的性格支撑着这个民族一步步走到今天的盛世。
匈奴骑兵也毫不退缩,黑天教的历任大祭司都告诉过他们,大黑天最欣赏勇猛无畏的战士。只有这些人才有资格在死后回到天国,享受无边的喜乐。而在战场上逃跑的人不但要接受王庭的刑罚,死去后也会被大黑天投入地狱,灵魂永远经受烈焰的炙烤。
从小就接受这样的教育,每个匈奴人都以战死为荣。他们渴望着驭马冲锋带去死亡,无论是敌人的还是自己的。
终于,匈奴人的骑兵就像是大海的浪潮一样拍在定山军这块坚硬无比的礁石上,血色的浪花泛起。
一丈有余的长枪深深刺入匈奴战马的身体之中,每匹战马身上都插着几根这样的长枪。这些无辜的生灵在主人的驱使下一头撞上了“叹息之壁”。生命的最后时光里,它们美丽的大眼睛里流出了泪水,不知道是因为对生命的留恋还是因为再也不能陪伴在主人身边了。
而前排的绝大多数定山军士卒在碰撞的第一时间就已经死去,他们不是被匈奴人的马刀杀死的,而是活生生被战马撞死的。
动能转化的势能毫无保留地作用在他们的身上,人类的身体在这股力量面前脆弱的不堪一击。这些士卒全身的骨头不知道碎成了多少块,那一瞬间身体内外压力的失衡让他们口中喷出的血水中夹杂着内脏的碎片。
而作为碰撞的另一方,匈奴人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
因为此时马镫还没有出现,这些匈奴骑兵只能凭借大腿的力量夹住战马的肚子,固定自己的身体。
而当胯下的战马被定山军强行停住之后,这些匈奴骑兵就悲剧了。
他们根本没有办法让自己也跟着停下来,只好在惯性的作用下继续向前飞出,最后在绝望的眼神中落在“枪林”之中,变成现成的肉串。
这样的死法堪称酷刑,很多人因为“幸运”,被长枪扎到的地方不是要害,没有马上死去。
他们只能挂在枪头之上,徒劳地挣扎着,发出痛苦无比的哀嚎,乞求着或许能有哪位“善良”的敌人能够赐予他们死亡,将他们从痛苦中拯救出去。
而这还仅仅是一个开始,在最前面的枪兵和骑兵都差不多死光了之后,后面的人又紧接着上演了相同的一幕。
后面的骑兵踏在同伴尚且温热的尸体继续撞上密密麻麻的枪阵,一次又一次,这血色的浪花完美的诠释了死亡的深刻美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