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因此,这个问题,却是很难给出确定的答案。 “陛下。” 忽然间,却见虞世南咬咬牙,上前道:“臣以为,这殿试头名,应该取这陇西李氏子弟,李彦。” “哦?” 苏子墨一笑,若有所思的看了虞世南一眼:“来人,将这李彦的答卷呈上来看看。” 对于李彦此人,他自然是没有什么印象,但对方既然是陇西李氏子弟,那就有些耐人寻味了…… 当然,在“魔种”的感应之下,无论是虞世南,还是其他臣子,自然不会做出什么背叛苏子墨的事情。 但在某种程度上,这次头名之争,也是说明了很多人的立场。 细细的浏览了一番考卷,苏子墨倒是暗暗点头,虞世南推举此人,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至少这份策论,虽不是一针见血,但也是中规中矩,乃是老成持重之言。 不过他既然打算推行考举之制,自然不可能立一个世家门阀子弟为头名。 不然,又如何吸引那些寒门子弟,主动投靠呢? 之后,苏子墨便将答卷放回案几之上,幽幽道:“此子的答卷,倒也算是上佳,可入前三。” 闻言,虞世南神色一黯。 这番话的潜台词,无疑是否决了他的提议。 而后,一干臣子也是各抒己见,分别提出了自己看重的举子,可以说是吵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 这其中,自然少不了各方利益的博弈,以及暗流涌动。 不过最后的决定权,无疑还是在苏子墨手中。 似乎是觉察到了苏子墨所想,一干臣子争执了良久,最终齐齐对视了一眼,拱手道:“臣等委实愚钝,不能分辨鸿鹄于燕雀之中,还请陛下明示。” 对此,苏子墨微微一笑,却也不推辞,而是从一干答卷之中,抽出了一份,一锤定音道:“既然如此,朕以为,巨鹿曲阳人魏徵,可为此次考举头名!” “谨遵陛下之命。” 而后,苏子墨又继续道:“陇西李氏子弟李彦,文辞优美,可为第二。” 这也是为了安抚那些世家门阀,不至于让他们颜面无光。 毕竟,第一名给了一个无名小卒魏征,若是第二名、第三名,皆是寒门子弟,这让那些世家门阀如何自处,又如何看待苏子墨这位皇帝陛下? 考举之制,乃是温水煮青蛙之策,自然要不温不火,以免引起世家门阀力量的反抗。 “齐州人房玄龄,辩才过人,可为第三。” 房玄龄此人,善于谋划,在后世之中,与杜如晦等人,为李二子出谋划策,运筹帷幄,可以说是功不可没,也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这种宰辅之臣,苏子墨自然不可能放过,将对方列入第三名,也是有着一定的补偿心理。 毕竟,若非为了照顾世家颜面,房玄龄的答卷,与魏征也算是难分高下。 当然,提及房玄龄,就不得不提一提对方的儿子。 房遗爱! 这位在历史之中,也算是有名的绿帽公。 房遗爱的妻子,便是唐太宗第十七女高阳公主,也就是那位与著名僧人辩机私通之人。 而这位仁兄呢? 在妻子与和尚私通的时候,还多次守候在门外,为二人放风…… 可以说,做人做到这个份上,也真是没谁了,难怪能够流传千古,成为他人口中的笑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