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伏杀追兵-《功盖三分国》
第(2/3)页
这就是以力服人!
其实,曹操兵败赤壁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军中充斥着大量的降兵。
按照演义中的说法,曹操出兵荆州时,其实只有大军五十万。
其中,还起码有三十万的屯田兵,算是辅兵。
因为刘琮不战而降,曹操不仅不费吹灰之力的获得荆襄七郡,还收得荆州兵三十三万,这才有了曹军的八十多万大军,号称百万之众。
因为收纳的降兵太多,还没来得及消化就要打江东。
若能一鼓作气打下江东,自然就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但是,当曹操在赤壁被烧了一把火之后,首先四散奔逃的肯定是荆州兵。这些降兵打顺风仗,肯定是人人争先。一旦遇上败仗,哪怕只是小败一阵,那也是望风而逃的。
其次,就是曹操本部的屯田兵。荆州降兵望风而逃时,这些屯田兵还能淡定?
等曹操逃回南郡时,其麾下兵马却大多溃散在长江沿线。
是以,曹操败于赤壁,虽然是周瑜和诸葛亮的首功,但根本原因却是,曹操的兵力扩充太快,又没来得及消化,以及下大力气的操练。
……
郝梦现在的情况,与演义中赤壁之时的曹操,是何等类似!
兵力扩充太快,军中收纳的降兵太多,一旦遇上一场败仗,很有可能就此引发雪崩式的溃败。到时候,郝梦不要说廓清天下了,能保住九州之地都不错啦。
而蜀中,可不像江东和冀州那么容易攻打的。
即便知道攻蜀的道路,郝梦也不敢保证攻蜀之时百战百胜。
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
演义中的赤壁之战虽不是历史,在这方世界貌似也不可能发生。
但郝梦却还是得引以为鉴的!
是以,郝梦这时就必须得停下脚步,不仅要整顿九州的地盘,还要整编军中,操练将士。
只是,眼下的形势却是,郝梦集团的节节胜利,催生了军中将领战意正浓,将士们也巴不得再掀起大战,恨不得一鼓作气,扫清剩下的四州之地。
地盘大了,军队多了,军中将领也多了;郝梦再牛逼,某些时候也不得不倾听军中的声音。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