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夜宴(上)-《昭玉》
第(2/3)页
百官看着这一幕,不觉都红了眼。
此时苏青珞起身道:“父皇和先生阔别多年,必然有很多话想说,可此时百官在场,不若等宴席散了再细细相谈,如何?”
于是苏衍赐座沈绩,让其坐于身侧,此等殊荣,让人惊讶。
此时承夜起身,揖手道:“东炎三皇子承夜,前来拜访,恭贺陛下长寿千秋,也恭喜陛下故人重逢。”
此话一出,满座百官又讶了一讶,东炎何时派了使节前来,他们根本毫不知情。
苏衍尚未回过神,承夜又说,“闻说殷夏泱泱大国,气度恢弘,乃九州之典范,夜却有一事不明,望陛下指点。”
苏衍望过去,那少年不过十七八岁的年纪,一身墨衣,生得十分俊朗,神情倨傲,他问:“何事?”
“夜奉父皇之命千里而来向殷夏请战,太子却一直搪塞,不肯接下战书,岂非让天下耻笑。”
苏衍一惊,身体再次颤抖起来,“你说什么?”又问苏青珞,“太子,他所言当真?!”
苏青珞起身,揖手,“兹事体大,儿臣还未向父皇禀明,是儿臣之错。”
苏衍看着苏青珞,似是气急,又转眸看承夜,喃喃道:“昔年两国曾有约.....”
“十年之期已过,东炎不曾违背,何况,姑姑已亡,约定早已不作数了。”
苏衍无言相驳,问承夜:“战书何在?”承夜便从袖中取出一封明黄色的帛书。
程英接过,呈给苏衍。
苏衍老眼昏花,眯着眼睛看了一会,望着座下苏青珞问:“太子如何打算?”
苏青珞道:“非珞不愿应战,只是兵戈之事,伤及百姓,珞,不得不多做打算,不过既然今日豫候归朝,殷夏自然多一份胜算。父皇今日已接下了这战书,这战事殷夏自然是应下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