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英风烈烈!-《大唐天下》
            
            
            
                
    第(3/3)页
    虽然没有了粮草,唐军依然给吐蕃军队制造了高昂的伤亡,吐蕃最后不得不与薛仁贵和谈,以唐军不得再深入为条件放唐军离开。
    粮草没了,缴获的牛羊吃光了,唐军没粮了,薛仁贵除了退走,别无他途,只能接受这个条件。然后,薛仁贵率领残兵败将,撤出大非川,唐朝进军大非川的努力付诸流水。
    薛仁贵兵败大非川的影响非常大,一是让吐蕃全面占领了大非川这块富饶之地,国力大增,一举而成为与唐朝分庭抗礼的大邦。
    二是吐蕃以大非川为基,通过石堡城对河湟之地大举进攻,使得唐朝背上沉重的包袱,十几万大军不得不部署到河湟之地。
    三是唐朝派出薛仁贵大举进攻大非川的目的,是想占领大非川,以此为基,剑指吐蕃都城逻些。若是成功的话,唐朝再相机进攻吐蕃,是准备灭吐蕃的。此战一败,这一谋划就付诸流水了。
    四是吐蕃取得大非川胜利后,立即马不停蹄的进军西域,一度攻占了安西四镇。唐朝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方才夺回安西都四镇。虽然收回来了,却是开启了吐蕃进犯安西都护府的序幕,后来,安西都护府总是少不了吐蕃的影子,就是这么来的。
    若是没有郭待封的擅自行动,薛仁贵征西很可能成功。那样的话,既可以阻止吐蕃的强大,还可以把唐朝的前进基地摆到大非川来,唐朝早就剑指逻些了。
    惜乎哉!
    薛仁贵这一败,致使唐朝遭受了吐蕃数十年的滋扰,河湟之地不宁。直到今曰今时,李昌国他们攻下石堡城,唐军方才席卷大非川,把大非川收入囊中。
    当年一战,一幕幕从心间流过,李昌国他们感慨、惋惜。
    李昌国蹲下身,开始清理尸骸,惊奇的发现,断折的刀枪箭矢里面,断折的弯刀竟然占了大多数。
    “当年一战,异常惨烈!吐蕃狗虽然占尽天时地利,焚毁了薛仁贵的粮草,却是没有占到便宜,死伤惨重啊!”李昌国还没有说话,李白就感慨不已。
    “是呀!”
    郭子仪大声附和,指着断折的弯刀,道:“大战之后,吐蕃已经清理过了,到现在为止,断折的弯刀竟然比起横刀还要多,这就是最好的明证!”
    “数十年来,不时就有吐蕃狗前来,捡走的弯刀也不少。”李光弼接过话头剖析。
    这种种迹象说明,大非岭一战,唐军虽然败了,却是败得悲壮,虽败犹荣!
    在粮草被焚、面对优势兵力的敌人的情况下,唐军能取得那样的战绩,难能可贵了。
    “薛仁贵真良将矣!”
    众人齐声赞叹。
    这次清理费时半个月,半个月后,唐军举行了隆重的祭奠仪式,李白写了一篇祭文。
    祭奠过后,唐军的尸骸启运,要运回唐朝去安葬!
    (未完待续)
    〖三七中文 .〗汉语拼音“三七中文”简单好记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