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灭吐蕃之议(上)-《大唐天下》
            
            
            
                
    第(3/3)页
    李隆基打量一眼李亨,不置可否,而是问道:“陈玄礼,李林甫,太子之谋如何?”
    “可以一试!”陈玄礼沉吟着道。
    “陛下,臣敢断言,太子之谋虽好,却是不切实际!”李林甫却是一口否定。
    他与李亨是死对头,他不会错过一切打击李亨的机会,不容李亨分辩就剖析起来了:“吐蕃会起大军前来争夺大非川,这不会有错,在意料之中。然则,即使大唐在大非川打败吐蕃,也不可能越过积石山,原因何在?在于积石山多险关要隘。千里积石山中有多少险关要隘谁也说不清,哪怕是攻占了所有的险关要隘,只要有一道未攻占,一样是前功尽弃。”
    这话很有道理,积石山中的险关要隘多不胜数,只要有一道没有攻占,即使其余的全部攻占了,大军一样无法通过,李隆基微微点头。
    “若是吐蕃败于大非川,残兵败将足以守住险关要隘!要知道,积石山中的险关要隘极为险峻,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残兵败将,足矣!”李林甫最后下了结论。
    虽是歼相,却有雄才,这番剖析针针见血,极有见解。
    秦汉之际,华夏并非没有打败过羌,更有追击到积石山的辉煌,最后不得不撤军。为何?说到底,就是羌用残兵败将足以守住积石山,秦汉大军无法越雷池一步,不得不撤退。
    “哎!”李隆基长叹一声,懊恼无已:“若是不能平定吐蕃,朕心不甘啊!大唐创建百多年了,第一次剑指逻些呢!若要平定吐蕃,又无法越过积石山。”
    李隆基雄材大略,志吞四夷,他很想灭了吐蕃。可是,作为皇帝,他要依据实情来做出决定,他深深的知道,唐军要越过积石山,攻入逻些,难度太大了,比起高仙芝南征小勃律的困难大得太多。
    若说南征小勃律的困难为一的话,那么越过积石山的困难就是十,甚至更高。
    “陛下,何不召集群臣商议?”陈玄礼很想灭吐蕃,不过,他毕竟是龙武大将军,深通兵道,知道李林甫说得有理,不得不暂抑此心。
    “嗯!有理!”李隆基双眼放光。
    李隆基想到便做,驾临含元殿,召集群臣商议。
    一说灭吐蕃,群臣群情振奋,叫着嚷着要灭了吐蕃。然而,这种情形没持续多久,群臣就分为两派,一派主张灭吐蕃,一派主张吐蕃难灭,不如在来春大战一场,击败吐蕃的反扑,逼迫吐蕃做出更大的让步。
    主张灭吐蕃的其志可嘉,却不切实际;主张不灭吐蕃的很符合实际,却是让人心有不甘。
    就这般,李隆基难以决断,陷入了自他登基以来最大的煎熬中。
    “父皇,何不听听将军们的见解?”李亨见李隆基难以决断,上前一步,大声提醒。
    “对啊!朕真是糊涂了,竟然忘了将军们。传旨,要哥舒翰、李昌国他们好好计议一通。”李隆基不住拍额头。
    (未完待续)
    〖三七中文 .〗汉语拼音“三七中文”简单好记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