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大节与效忠-《复明反清》
第(2/3)页
郑军是江南反清主力,部分兵马让郑成功调往台湾,剩余的军队又闹起了矛盾江南的抗清势力自然跟着实力大损,令清兵步步逼近。在这最关键的时刻,郑成功又英年早逝,抗清的中流砥柱摧折,郑家正式分裂。金门、厦守也跟着失守,张煌言孤悬海上,不仅沿海友军dàng然无存,所踞岛屿也丧失殆尽。清庭又极为恶毒的将沿海地区百姓尽迁内地;在沿海开界沟、筑界墙、修炮台、设营盘,分兵据守,严密防备。
张煌言拿不出军饷粮食不得已遣散所剩不多的军队。
若非郑成功攻台,南方的抗清义军,绝不至于落得如此下场,张煌言更不会被清兵捉拿,慷慨就义了。
阮chūn雷从他的角度说着将他们与郑成功的恩怨,统统告诉了李翔他们。
李翔从一开始就默默的听着也没有反驳,直到阮chūn雷说完,才道:“听阮首领这么一说,我觉得有些明白了。正应了一句话,偏见让人mí失双眼。有一个问题想问首领。假若你困在大漠里,缺食少水,濒死之际,突见一碗毒酒摆在面前,喝了可活半rì,你喝是不喝?”
阮chūn雷毫不犹豫的答道:“倘若真落入那个境地,哪有不喝的道理。半rì后的生死由半rì后去cāo心,便是毒发死了,也赚了半rìxìng命可活。”
李翔道:“正是此理,在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便是圣人贤者,也只能顾及眼前,万难求得长远。沙场用兵,不比寻常,战机变化,稍纵即逝。今rì难知明rì事,万难深思熟虑永得同全,常走进退都为错,取舍都是罪。你认为郑成功取台湾,放弃大陆基业,令江南义军二十年的奋斗化为乌有。可是你想过没有,若不是郑成功,岂有今rì的台湾?我华夏哪里还会有立足之地?郑成功取台湾是因为清兵势大,无力争衡中原,株守两岛也是前途叵测,要找一块生聚屯驻的根据地。他是为大明谋求破局之法,怎能将未知的事情怪在他身上?”
“过……”阮chūn雷说不出话来,道:“那他毒害张名振大人,图谋吞并张大人的兵,软禁鲁王又做何解释?”
“没有解释!”李翔道:“人非圣贤孰能元过,世人皆存sī心,更何况义不养财,慈不掌兵。南方义军分作三股,郑成功作为联军盟主,他觉得张名振大败,损失惨重,难以东山再起,起了吞并之心,壮大自己的力量,走过,但不是罪。”
阮chūn雷没有好气的道:“那郑成功这么做还有理了?”
李翔正容道:“并非如此,郑成功所作所为,为一己之sī,确实是错,没有必要为他掩盖隐瞒。他sī德有亏,却非公德沦丧。据我所知,郑成功自起兵以来,在东南沿海始终高张抗清的义旗,以金、厦两岛一隅之地而系天下之望。其间数次南下cháo、汕,出没淅、闽沿海:乃至北上长江,破瓜、镇,围南京,传檄吴、楚,天下震动。十七年间,来风帆,统楼船,披坚执锐,每战必先,纵横鲸bō,喋血海疆,令清庭惶惶不安,始终被清庭视为东南大患,与国有大功。正所谓瑕不掩瑜,他一生抗清,大节坚定不移,纵有过错,那又如何?作为一个人,何必以圣人的眼光对待,要求他十会十美?”
阮chūn雷说不上话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