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大军得胜归来,辞帝犒赏三军将士,可在军营欢庆三日。 有大功之人,则入宫赴宴。 纪辞、陶融的席位,被安排在最前面,仅次于辞帝、辞陌衍。 说完一系列歌功颂德的套话后,便是正式的论功行赏。 辞帝满意地看向辞陌衍,“此番,太子率领大军,助陶爱卿攻城拔寨,朕心甚慰。” 辞陌衍喜笑颜开地对辞帝敬酒,“父皇,这些都是儿臣分内之事。” 辞帝一口饮尽金玉杯中的佳酿,“既是分内之事,这奖赏,便免了罢。” 等着辞帝奖赏的辞陌衍,尴尬地举着酒杯,“父皇,儿臣……” 他不是这个意思啊。 “太子还有别的想法?” 辞陌衍耷拉着脑袋坐下,“儿臣不敢。” 纪辞看着眼前这一幕,偷偷地瞄了一眼辞帝,“陶融,待会儿,你就别说什么分内之事了哈。” 陶融不免觉得好笑,“不妨事。反正,五座城池已是囊中之物。” 辞帝又不紧不慢地看向云时和,“云爱卿,配合陶爱卿调度三军,着升任为从四品国子监祭酒,教化大辞学子。” “臣谢主隆恩!” 辞帝看向萧裕时,似乎有些为难,“萧爱卿……” “皇上,臣愿请命,带领10万萧家军,镇守边疆,抵御西陶进犯!” 萧裕这员猛将,愿镇守边疆,辞帝求之不得,“萧爱卿请命,朕便册封萧爱卿为镇远伯,守我大辞百姓安宁。” “臣……定不辱使命!” 最后,辞帝才对着陶融敬酒,“此次大捷,陶爱卿当领头功。不知,陶爱卿想要何奖赏?” 为了给辞陌衍搭一个好的班子,只要陶融的要求不过分,他都能满足。 陶融正在给纪辞挑鱼刺,被辞帝点名,不急不徐地放下银筷,“夜梧郡修建的水渠,不日便要竣工,还请皇上赐名。” “陶爱卿还要回夜梧郡?” 辞帝差点以为自己听错了。 文武大臣也睁大了双眼,根本不理解。 陶融就算要兵部尚书的位置,也是理所应当,为何还要回夜梧郡。 “臣志在夜梧,还请皇上恩准!” 辞帝转头看向纪辞,“辞丫头的意思呢?” 兰温不禁对辞帝竖起大拇指,“夜梧郡虽好,却没有京城繁华方便。况且,京城是公主从小长大的地方,到处都是公主的亲人故交,多少都比人生地不熟的夜梧郡要好。” 她在夜梧郡的故交也不少啊。 再说,她离开之前,还答应过他们一定会回去。 纪辞很是不厚道地推锅,“这个,我们家的事,都是陶融做主,我从来不插手。” 纪辞说这话,文武大臣很想跳出来,问问纪辞说张口说瞎话,良心会不会痛。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