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其实甘宁之前就有一个疑问。 按照现在诸葛亮对于贵霜的研究,可以确认这片土地在大月氏人来前就有着数量可观的人口。 按照推测,这人口最起码能够达到千万! 但是这种规模的人口,竟然直接就臣服于大月氏人,让狼狈逃窜至此的大月氏人悠哉悠哉的在这里过了几百年的霸主生活。 甘宁一直好奇,当时的大月氏人是怎么做到的? 毕竟,一个被匈奴人从祁连山下一路赶到这里的大月氏人看上去实在不像什么有着超高治国理念的民族。 可当接触到这些婆罗门后,甘宁瞬间悟了! 贵霜本地看上去有着千万的人口,但其实只有那些高种姓才能够真正被称为“人”。 而这些人又一个个贪生怕死,只要保持他们的权威,他们才不在意其他人的死活! 故此,想要统治贵霜这片土地真正的奥秘就是先降服那些高种姓人! 明白了这一点的甘宁再次将利刃取出,在马鸣脖子前比画两下。 “那就给老子老实点?明白吗?” “喏!” “……” 不是,这咋连汉人的口号都学上了呢? 甘宁又是好气又是好笑,但终究无奈的摇头。 无论如何,只要弄清楚贵霜的基本结构,与这些婆罗门虚与委蛇一阵,那东面的安稳就能够保障了。 剩下的,便是等待后续的补给和援兵陆续汇聚,然后一鼓作气,拿下这贵霜的王都! …… 康居。 去长安万二千里,与大月氏属于同种。 康居自先汉时期本为大国,可在后汉时期,因为汉室屡屡对北匈奴用兵,北匈奴不得不西迁,并占据了康居大量土地,使得康居衰弱…… 之后的康居便一直都是贵霜的附属国,百年来从未改变。 所以当贵霜王波调领兵来到康居的土地上时,康居王异常兴奋:“尊敬的贵霜天子、王中之王!您是来助我们击溃汉朝人,重新振作我们大月氏荣光的吗?” “嗯。” 波调日夜兼程赶到康居,面色并不好看。 不过波调还是尽起自己的职责—— “大汉如今的兵力如何?” “回贵霜王,大汉兵力空虚,远不如我贵霜强盛!” 康居王显然也已经摸清楚汉军的大致情况—— “如今乌孙一半的土地都被大汉天子立为凉国,数万汉人在土地上耕耘,已经造出不少农田。” “这一次汉军则是陆续有一万大军来到凉国、乌孙境内,远不如大王您带来的十万兵马这么多!” 十万兵马,自是虚指。 但贵霜的内核依旧是大月氏的游牧体系,所以这十万兵马其实也大差不差,起码有七万可战之兵! 贵霜虽然已经衰弱,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十万骑兵,足够在这大夏境内驰骋,所以康居王并不担心汉军能给贵霜带来什么威胁! 不过波调一听,脸色却是更加难看! “尊敬的王中之王,请问您有什么疑问吗?” 康居王不解。 十万打一万。 不管怎么看,都是优势在我! 而且康居、乌孙一带的地形开阔,作战时都是骑兵互相冲锋,根本没有施展战术兵法的可能。不用担心汉人狡诈的用什么计谋! 这种情况下,波调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汝不知兵!” 波调作为领兵重新收复花剌子模的雄主,对战事的理解不可谓不透彻! 他知道战争这种事情根本就不是康居王认为的那样! 倘若战争就是比拼人数,那大汉比贵霜的人口要足足多上一倍还要多!贵霜干脆直接投降就算了! 至少在大汉与贵霜之间的战事,绝对不能只看人数,更重要的还是看补给! 那一万汉军,波调确实不放在心上。 可当听到汉人建立的什么“凉国”,并且已经在土地上开始耕耘,不免让波调有些担忧。 大汉与贵霜之间,因为地形的因素,向来都是谁进攻谁吃亏!谁进攻谁就要面对那可怕且漫长的补给线! 但凉国的存在,毫无疑问是给汉人创造了一个补给点。 或许其规模并不算庞大,但是已经足够容纳一万汉军! 又或者,是因为这里只能容纳一万汉军,所以汉人才只派遣了一万人来! 一万汉军不可怕。 可怕的是,有补给的一万汉军!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