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一个连活着都没有勇气的朱重八,又如何配得上成为他们的朋友呢? 朱重八决定活下去。 无论日后有多少苦难在等着他,他都会活下去,然后变强,成为能够站在他们身边与之并驾齐驱的,真正的伙伴。 …… 天幕前。 如果说旁人尚且只是惊叹的把视线放在李世民几人身上,感慨他们的多智近妖,果然不愧是泱泱几千年孕育出的最闪耀的几颗启明星。 那么朱元璋本人则禁不住的把视线落到了那个十七岁的自己身上。 他清楚的看到了他眼中复杂的波动,并且惊奇的发现自己果然是最了解自己的人。 朱重八没有开口,朱元璋却比谁都明晰他心中到底经历了什么样的波涛。 这让朱元璋本人感到有些微妙。 当年,在那场寒冬中他是如何活下来的呢? 时日太久,导致他已经有些忘记了。 他是否也真的经历过这样对世界了无生趣的求死欲呢? 这是必然的。 朱元璋想都不用想,全然笃定这件事。 别说当初了,后来他时不时的也未尝没觉得这世界了无生趣,不过是在得知真相后对元滔天的恨意让他不肯去死罢了。 恨会让一个人强大,但也注定会让一个人走向极端。 被恨意充斥的人,纵然再强大,也是悲哀不幸的。 可是,在乱世的烽烟中,又何来‘幸’呢? 他是天下之君,他为万民发声,他是反抗暴元的尖刀,他为苍生甘愿赴死。 人们只是渴望着朱元璋的成功,渴望着中原大地回归平静安宁,谁会关心他本人‘幸’还是‘不幸’呢? 他的恨意带着他推翻了暴元,又使得他走向极端,在残暴和嗜血中活成了人人畏惧的孤家寡人。 这本是他注定的宿命。 可稀奇的是,朱元璋竟亲眼看到那个天幕上的自己改变了活下去的理由。 ——真是有趣。 他一边儿觉得古怪极了,一边儿又实在啼笑皆非。 且不说立场问题,他们这些个宿命注定殊途同归的家伙,竟然因为儿时相逢的可能互相在改变。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