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五章 字-《冰鉴离枪》
第(2/3)页
白莲贼首林三,被朝廷告示所惑,已经入京,化身故去官员之子李存墨,寄居在言官宋大人府中。可以伴读之名,把其控制在身边,引出消失的妖女。
正是皇孙的这个奏折,朱棣才起了给皇孙选伴读的念头。
当然身为皇帝,什么林三,什么妖女唐赛儿,对他来说都不值一提。帝王有着帝王的高度,大明朝到现在,已经可以说是坐稳了江山了。偶然的变故,不管是叛军,还是外敌,也就那么回事了。对于现在的大明朝来说,最大的危机永远在内部。
伴读是个好办法,技能给皇孙拉拢一批亲信,保证未来的权力交接。又能借机分化大臣的党朋,是个不错的举动。虽然显得有些急于培养亲信了,有点犯忌讳,但是时间节点合适,自己那个太子的身体情况朱棣很清楚,一不小心就要白发人送黑发人了。所以这个皇孙该扶还就得扶一把,都是为了老朱家的江山。
但是朱棣从不认为,灾民出身的林三真敢来,更不觉得这林三来了能写出什么东西。所以才把伴读的选拔搞得这么正式,没给这林三一点暗箱操作的机会。区区叛逆,哪里需要皇孙亲自犯险,真当锦衣卫和东厂是白养的?
但当看到这一页字,朱棣恍惚了。能写出这样字的人,真的只是一个灾民么?从字就能看出,此人从小就接受优良的教育,这是掩饰不住的。所以...鲁地的叛乱,背后另有势力?
稍稍收摄心神,再看文章,却没什么惊喜,通篇的废话。但这反而更可疑,小子在藏拙。
朱棣不动声色的把文章交给太监,眼神轻微的一飘。这大太监才朱棣身边多年,最会体会上意,瞬间明白,把文章第一个传给了一位叫杨士奇的官员。
这位杨士奇官位不高,目前只是个翰林学士。但却极得朱棣看重,是个治国的能人,也是他为太子和皇孙留的人才。此人后来也确实最高做到兵部尚书,死后更是被追赐左柱国、太师,极为尊荣。
之所以给他,是因为他还有一个身份,锦衣卫指挥使。
杨士奇拿到后,只看了两眼就明白了皇上的意思,目不斜视,只是用眼角的余光扫了一眼老老实实候在一边的黄烁。
说实话,皇孙送来情报,他是半信半疑的。虽有耳闻,江湖人有神奇的易容术,但实在太像神话了。怎么可能就一个人易容后,连亲近的人都认不出来。
他有怀疑过宋大人有配合嫌疑。但是这个李存墨也不是无名之辈,虽说家人死完了,但是找出几个认识的人并不算难。尤其是还在六扇门挂过号,确认起来就更容易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