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吃了药的齐秀才,粗重的喘气声平缓了一些,应是没那么疼了。 齐欢端着药碗出来,到灶房那便清洗干净。 炉子上的瓦罐不断地咕嘟咕嘟的响,浓郁的鸡汤味飘满整间造访。 掀开瓦罐上的盖子,拿长柄勺搅拌几下鸡汤,接着次盖上盖子继续炖。 另一边的药罐也在响,齐欢看了一眼水位,觉得差不多了,便将药罐端到地上,让它慢慢冷却。 院里,齐满粮夫妻俩手脚麻利的将罗汉榻冲洗干净,接着又拿干净的麻布一点点儿擦干。 擦干后摸起来还是潮乎乎的,要放在外面晾半晌,到下晌的时候才能抬进屋。 齐欢出来看了一眼,让夫妻俩歇歇:“屋里桌上有早上煮好的茶,进屋吃杯茶好生歇歇,若是困了,就暂且趴在桌子上眯一会儿。 往后,白日里你们只管养精蓄锐,晚上的时候,若是老爷子需要伺候,就全指着你们了。” “唉!”夫妻俩应了一声,憨厚地笑着,转身去了堂屋。 齐欢挽起袖子洗了手,拿了一个葫芦做的面瓢,又端了一个和面盆,到西耳房那边的面缸里,舀了几瓢面放到面盆里,接着便端回灶房加水和面。 和面比较费时费力,要一直揉到面团表面光滑才能成。 面和好后,放到盆里醒着,等晌午的时候,配着瓦罐里的鸡汤,做鸡汤面吃。 灶膛前的木柴已经用完了,齐欢拿起一旁的背篓,去后院柴房背柴火。 齐家的柴房说是个房子,倒不如说是个带着门的棚子,里面极为宽敞,到处都堆满了木柴,有劈好的,也有没劈的。 捡着劈好的木柴往背篓里放,放了半背篓便停了下来。 这些可都是实打实的实木,重的很,她宁愿多跑两趟,也不想勒的肩膀疼。 一背篓的木柴能烧一天左右,齐欢来回四趟,满打满算有一背篓的量,够今天用的。 将把木柴倒在灶前,就听赵氏在外头喊她:“堂姑!” “怎么了?”齐欢回应了一句,放下背篓往外走。 屋外廊下,赵氏抱着一团衣裳问齐欢要盆:“家里的盆都放在什么地方?这衣裳的衣襟上有些脏,我去打水洗一洗。” 齐欢笑了起来:“原是请你来伺候老爷子的,哪里好让你再做这个?” “这有什么?洗几件衣裳而已,这就是顺手的事。” “那我可就占你便宜了?” “能让堂姑占便宜,那我是求之不得。”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