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几位年轻的医生开始在那里议论纷纷,交头接耳。 “别说,这个人的手还真是稳。” “是啊,看起来纹丝不动。” “会不会是因为离着远,在屏幕上看不出来?” “你这话说的,我看过你做手术,在屏幕上抖得也很厉害。” “真不愧是东城医院的外科医生,基本功就是好。” “我说你们也稳重一些,只是做切口而已,不用把他捧到天上去。” 这时,普外科的外科医生刘光小声说道:“我就不信了,患者的胆囊不可能会有病灶,这台手术用腹腔镜手术才最合适。” 孙志忠回头看了刘光一眼,也没有言语。 孙志忠的想法跟刘光一样。 如果真有病灶的话,在ct和超声波图像中会有比较明显的表现。 但是患者胡录民的ct和超声波图像能有的角度全都齐了,除了有一些地方有小块的深色区域以外,看不出有什么病灶来。 要说那些深色区域是病灶? 确实也有可能。 但是这种可能性很低,可以说是几百个同样的例子,都找不出一个病灶来。 为了这么低的可能性,而改变原本比较轻松的手术方案让孙志忠非常反感。 在孙志忠看来,这种眼里不揉沙子的行为,就是一种医疗资源的浪费。 医院里的外科床位这么紧张,使用大创口开腹手术的恢复时间又比较长,加重了医院的负担,也加重了病人的负担,实在是得不偿失。 不管怎么说,现在吴远已经把大创口开出来了。 有没有必要做大创口开腹手术,是不是做腹腔镜手术更好,马上就能知道了。 如果事实证明,他孙志忠是对的,没有必要做大创口开腹手术的话,那孙志忠就得跟这个吴远说道说道了。 虽然吴远不是燕州大学附属医院的医生,孙志忠也没办法对他做什么,但是飞刀的费用总可以扣上一扣了。 据孙志忠所知,吴远是高华江的学生,同时也是燕江东城医院急诊科的主力医生,所以燕州大学附属医院给他开出的飞刀费用还是不错的,基本达到了外科主任级别的水平。 或许这也是给高华江教授的面子吧。 孙志忠知道后,还挺郁闷的。 吴远这小子这么年轻,还拿那么多手术费用,这谁能的心里能平衡? 此时,只见吴远已经使用止血钳等工具将创口扩大,然后一层一层地探进去,终于看到了腹腔中的内脏。 方洋洋已经很久没有跟吴远一起做手术了,还挺紧张的。 当然,就算吴远在燕江大学附属医院的时候,方洋洋也没有做过几台手术。 当时吴远在做手术的时候,方洋洋基本上就是旁观者的角色。 不过方洋洋人很聪明,悟性也非常高,这段时间进步很大,甚至还得到了高华江教授的肯定。 有一段时间,方洋洋甚至还觉得自己的外科手术水平,已经快要赶上了吴远了,那时候还有些小膨胀呢。 但是当上次方洋洋目睹了吴远的教学手术之后,方洋洋才知道自己根本没有缩小跟吴远的差距。 恰恰相反,吴远的水平好像更高了。 反正也不知道怎么搞的,谁能知道吴远的进步会那以快? 此时,方洋洋再次成了吴远的一助,可以近距离的观看吴远的手术过程。 方洋洋想知道吴远也进步了,但想知道他到底进步了多少? 此时,已经可以看到患者胡录民的胆囊了。 一眼看过去,胡录民的胆囊完全鼓了起来,就像是被吹起来的气球。 这也是很正常的,胆囊里面已经塞满了结石。 方洋洋:“看起来这胆结石挺严重的。” 吴远点了点头:“如果再严重一些,可能就要完全把胆囊切除了,现在还好,这胆囊还有的救。” 胆囊被切除后,会影响到患者的消化。 胆汁是每天都会产生的,尤其是吃饭过程中,产生的数量更多,一旦切除,会面临胆汁无法储存的情况,进入到其它部位,参与到消化,打破了原有的规律,对于其他部位有影响,伴随着胀痛十分常见,消化处于紊乱、异常状态下,代谢失衡。 当胆囊切除后,处于空腹状态下,胆汁分泌依然持续着,没有足够多的食物中和胃酸,脏腑难以进行分解,反而会出现逆流,对于胃会有反逆的作用,在胆汁反流过程中,会发现胀痛感更强烈,还会有烧心的感觉。 如果是年轻人,身体机能比较好,代谢功能也比较好,切除胆囊问题也不大。 但是这位患者胡录民,已经六十岁了,如果把胆囊切除了,那可能就要靠药物,甚至要不断跑到医院,来解决后遗症了。 按照吴远现在的倾向,除非万不得已,否则一定不会选择完全切除患者的胆囊。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