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阐述心学,地涌金莲,面圣,棋显-《大魏读书人》


    第(2/3)页

    李守明再一次开口了。

    “诸位。”

    “李某斗胆说几句。”

    “太平诗会,我等起初也算是礼让十国,不失大魏礼仪之邦。”

    “可十国文人,对我大魏不尊不敬,有错在先,文宫孙儒,却百般偏袒。”

    “一切只因他仇视许先生。”

    “此番行为,有失大儒风范,我等文人,在十国大才面前,丢尽颜面。”

    “我自废儒道,从未后悔,今日习得心学,更上一层,但我心中依旧敬重朱圣。”

    “只是如今大魏文宫,早已被一群腐儒掌控,曲解朱圣之意,强安我身。”

    “李某愿请诸位,好好想想,擦亮眼睛,做出选择,三千里才气,供不了多少人入学,错过这等机会,下次即便是想要毁意,也不可能了。”

    李守明出声,他如今已是许清宵的门徒,称许清宵为先生,并且一番话发自肺腑,煽动众人情绪。

    一时之间,众人不禁回忆起这几日发生的事情。

    十国文人憎恶的面容,也一个个浮现在脑海当中。

    当下有百姓忍不住开口道。

    “还等什么?肯定跟着许大人学啊,你们也不想想看,许大人是谁?未来的圣人。”

    “再者,许大人什么时候亏待过自己人?这孙儒宁可帮外人也不帮自己人,许大人那一次大闹,不是为了自己人?”

    “要不是我就一个杀猪的,我也拜入许大人门下。”

    百姓中一个杀猪人大吼道,他嗓门极大,觉得这帮文人还犹犹豫豫,简直是有些愚蠢。

    可这一句话,却如同闪电一般,在众人脑海中闪过。

    是啊,别的不说,许清宵护短能力是天下第一,谁欺负他的人,许清宵从来没有退缩过。

    再对比一下孙儒的行为,两人简直是一个天一个地啊。

    一时之间,众人也不再犹豫了,一个个走进了守仁学堂。

    “学生吴启子,自废明意,愿入心学,拜先生为师,还望先生不弃。、”

    “学生周浦,自废明意,愿入心学,拜先生为师,还望先生不弃。”

    一连三四位明意儒生走了进来,他们朝着许清宵深深一拜,如若许清宵愿意收纳他们,他们便直接三拜九叩,行拜师大礼。

    只是许清宵没有直接收下。

    而是望着陆陆续续走进来的学生,微微一笑。

    “既立学,自然广收门徒,只是尔等还并非心学何物,今日我便阐述心学之道。”

    “待阐述过后,尔等细细体悟,如若愿意,明日再来拜师,免得后悔。”

    许清宵如此说道。

    他不需要虚伪的门徒,而是需要真正明白心学,想要加入的门徒。

    一时愤怒之下的选择,往往会让人后悔,冷静之后,再选择加入,才是核心。

    果然,许清宵这番话说出。

    众人对许清宵的看法又变了许多。

    按理说许清宵立学,广收门徒,尤其是针对大魏文宫,这换做任何人都会选择收人。

    毕竟一旦收了,他们即便是后悔也没有用,话都说出去,再后悔谁还敢要他们?

    可许清宵没有收,反倒是阐述心学,让他们理解,从而再选择是否加入。

    光是这等气量,就不是他们能够比拟的。

    这才是真正的立学者啊。

    “我等多谢先生。”

    下一刻,更多的文人入内了,他们朝着许清宵一拜,无论未来是否选择加入心学,都无法改变许清宵在他们心中的地位了。

    过了片刻。

    许清宵开口,阐述自己的心学之道。

    “人生在世,除皮囊之欲,便为精神之欲。”

    “我辈读书人,学习道理,明悟道理,从而懂得道理。”

    “心学者,为知行合一,致良知。”

    “先知再行,先行再知,知晓万物之道理,知晓为人之道理,知晓杀生之道理,知晓心之道理,再行万物之理,为人之道,杀生之道,等等无尽也。”

    “而致良知,则为根本与归宿,一切向善,一切有良知而唯心,一切先知而唯心。”

    “先行而知,亦容有错,先知后行,再行后知,知而行后,致良知。”

    许清宵将心学之理,尽可能用一种简单的方式去阐述。

    太高深的自己也不是很清楚,需要时间去思索,但光是这些,就足够众人理解好一阵子了,或许光是先知而行还是先行而知,可能会困扰他们一辈子。

    但无论是先行而知还是先知而行,都绕不开最后三个字,致良知。

    学堂当中。

    才气弥漫。

    一朵朵莲花绽放。

    许清宵传道,自然有才气涌现,这些都是东来三千里的才气,形成了异象,演化学堂之景。

    可以帮助学生们领悟开窍,也能烘托许清宵的形象。

    而此时,越来越多的文人聚集此地了。

    他们认真聆听许清宵阐述心学。

    众人的表情,也充满着困惑和惊讶。

    因为从来没有人这般讲课,许清宵用的是一种自想法,抛出观点与核心,让自己去思考和领悟理解。

    而朱圣之学,犹如条框一般,但最开始的朱圣之学,并非如此,是后来一代又一代的大儒,去自我阐述,自我理解,所以改变了许多。

    以致于很多文人学习朱圣之道时,经常要从模仿开始,比如说缩衣节食,比如说言行举止,等等都需要注意。

    让思维加固。

    可许清宵,却解开了他们的枷锁,让他们的思维,自我衍生,自我领悟,从而自我明白属于自己的‘心学’,无论是怎么去知行合一,但致良知这三个字,便锁住了最后一道防守线。

    不可能是说,我想杀人我就杀人,我想打劫就打劫。

    足足两个时辰。

    许清宵几乎是一句话都没有,进行了两个时辰的传道。

    而两个时辰后。

    许清宵这才缓缓停下,他喝了口茶,学堂当中已经站满了人,不少人更是站在学堂之外,脸上都充满着思索。

    有人苦闷,想不明白。

    有人时而笑时而皱眉。

    有人则眼中露出兴奋与激动之色,仿佛领悟了什么一般。

    不管如何,许清宵都无所谓。

    他起身,所有异象消失。

    他要去一趟宫内,有些事情还需要处理,准确点来说,还有蛮多事情要处理,也没有时间在这里耽误了。

    该说的都说完了,也的确要走了。

    “先生,您要去何处?要徒儿跟您一同去吗?”

    看着要离开的许清宵,李守明顿时起身问道。

    “不用,守明,帮为师做件事情。”

    “这是我的侍郎令,去刑部一趟,让他们去一趟兵部,通知兵部把守大魏京都各个通道。”

    “不允许十国才子离开,太平诗会还未结束,如若提前退席,到要说我大魏怠慢了。”

    许清宵开口,如此说道。

    “请先生放心。”

    李守明接过许清宵的侍郎令,同时不由继续问道。

    “可如若这十国才子死活不去赴宴该怎么办?”

    他好奇问道。

    “不赴宴?你就自己看着办!”

    “想怎么做,便怎么做。”

    “倘若大魏文宫的人找你麻烦,无需理会,你如今已是心学弟子,用不着他们管你。”

    “而若是十国大才赴宴了,你做你自己想做的事,只要不违背良知,出了任何事,有为师在。”

    许清宵开口,语气笃定无比道。

    十国大才想要跑的事情,他也听说了。

    骂完人就想跑?

    有这么好的事?

    如若不是眼下有这几件急事,许清宵这几日倒是会去赴宴,恶心恶心十国大才也行。

    可现在事多,许清宵自然不会去赴宴。

    许清宵这番话,说起来有些随意,可传入众人耳中,却莫名显得......很霸气啊。

    望着手中的侍郎令,李守明有些发怔。

    自己这老师,当真是狂啊。

    不过......如此性格,李守明莫名觉得很不错。

    至少比待在大魏文宫好百倍。

    “孙静安啊孙静安,若是你今日再敢说我一句不是,我定要让你当中出丑。”

    李守明心中自言自语。

    而下一刻,有人回过神来,发现许清宵已经消失,不由开口询问李守明心学之事。

    而李守明也认真回答,细心将自己的理解说出,与对方印证。

    一时之间,整个守仁学堂出现了各种讨论之声了。

    此时。

    大魏宫廷。

    许清宵取出藏经阁令,走入了宫廷内。

    他特意劳烦引路的公公,帮自己寻一个人来。

    很快,一道熟悉的人影出现。

    李贤。

    李公公。

    李贤看起来二十二三岁的样子,不过已经是七品武者,光是这一点就足以证明,男人要是没了那玩意,的确能加强某些能力。

    “许大人!”

    “许大人!”

    “您找奴才有什么事?”

    李贤一路小跑而来,看到许清宵后,显得无比谄媚。

    “李公公。”

    “许久不见,想与李公公聊聊。”

    “也免得生了感情。”

    许清宵温和一笑,让后者有些惊讶。

    “许大人,您对奴才实在是太好了。”

    “您现在贵为侍郎大人,却还惦记着奴才,这让奴才,该怎么回报啊。”

    李贤是真的感动。

    最开始认识许清宵时,许清宵是一个才子,但即便是一个普通才子,身份也比自己高。

    后来许清宵一次又一次震撼了大魏,又一次又一次的提升官职。

    如今已经成为了大魏户部侍郎。

    两人之间的差距,可谓是十万八千里,平日里他都跟一些太监吹嘘,自己认识许清宵,来烘托自己的地位。

    可没想到,许清宵居然还念着他,这如何不让他感动。

    “李公公,何必说这种话?”

    “我等都是人,无高低之分。”

    许清宵依旧是面带温和,只是这种简单的话,更让李贤感动,几乎差点落泪。

    他们是阉人,是奴才,在大魏宫中就是下等人,走到外面去连人都不算,却不曾想许清宵如此大才,而且身份如此崇高,一口一口李公公。

    真的很是感动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