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他有些无法相信。 也就在此时,陈正儒的声音响起。 “蓬儒,可否查出异术?” 陈正儒顶着天大的压力开口,蓬儒正在严查许清宵体内情况,他出声打断,这怎不是天大的压力? “蓬儒正在认真查询,陈大人还是先别说吧,莫要惊扰了蓬儒。” 孙静安开口,他让陈正儒不要说话,不要打扰蓬儒。 此话一说,惹来一片皱眉。 之前是孙静安说的,天地大儒只需要一眼就能看出许清宵有没有修炼异术。 现在都过了两刻钟了,还没有结果?这样去查,敌意太浓了。 又是一刻钟后。 蓬儒的声音响起了。 “你体内有一种十分玄妙的东西,阻挡住老夫的浩然正气。” “应该是民意。” 蓬儒收回了手,他平静开口,道出许清宵体内有民意,所以他无法查下去。 此话一说,众人不由皆然皱眉。 众人不理解这番话的意思,也不懂什么是民意,可刑部尚书张靖第一时间开口了。 “蓬儒,既然查不了,就证明守仁没有问题,这民意总不可能是一件坏事吧?” 张靖出声,他彻底松了口气,既然天地大儒都查不出来,就只能证明一点,许清宵没有修炼异术。 然而此话一说,孙静安再一次开口。 “此言差矣,没有查出来,不是因为没有,而是因为有东西阻碍。” “许清宵,将你体内的民意散去,让蓬儒彻查,你既问心无愧,又何必使这般手段?” 孙静安今日异常的活跃,俨然一副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架势。 可此话一说,许清宵有些忍不住了。 “孙静安,许某体内的民意,是天下百姓给予的,如何散去?还望阁下教教我。” “难不成是说,阁下是让我背叛百姓?背叛大魏?” 许清宵出声,冷冷反驳回去。 让自己散去民意,说这话不经过大脑吗? 先不说自己修炼了异术,即便是没有修炼异术,许清宵也不会答应啊。 想要积攒民意,这过程有多难?他许清宵又不是不知道。 现在让自己散去,死都不可能。 “可你体内的民意,阻碍了蓬儒的浩然正气,你越是这般,我越是怀疑你修炼了异术。” “许清宵,你若散去民意,蓬儒还没有查出你修炼异术的痕迹,老夫向你赔罪,哪怕登门赔罪都行。” 孙静安捻了捻胡须,如此说道。 他极其自信,因为许清宵越是这般,他越是相信许清宵修炼了异术。 否则的话,为何体内好端端会有民意阻挡?哪里有那么巧的事情?这一定是许清宵有所防范。 “可笑!” 然而,孙静安的言论,在许清宵眼中显得无比可笑。 “孙儒,许守仁为百姓伸张正义,得到百信支持,体内凝聚民意,而你却因为莫须有的罪名,让许清宵散去体内民意。” “那我可否说,你也修炼了异术,散去浩然正气,让我观察一番?若是没有问题,我登门谢罪,你可愿意吗?” 张靖开口,到了这一步,他自然要为许清宵出头说话,总不可能一直被他们压制住吧? “哼!” 孙静安想要开口讽刺回去,然而蓬儒的声音却忽然响起。 “不是不可。” 蓬儒出声,一句话,让在场所有人神色一变。 甚至京都百姓们也有些惊讶了,没人会想到蓬儒居然答应这种方法。 这就有些......狠了。 孙静安再听到这番话后,明显神色一变,可他望向蓬儒之后,马上恢复常色道。 “只要张大人愿意,老夫愿意如此,但前提是,许清宵也要散去民意。” “以老夫之儒位,换他之民意,如何?” 孙静安开口,这番话不是他的真心话,没有人会舍得大儒之位,孙静安也不可能舍得。 可眼下到了这个局面,必须要以这种方式来打破僵局。 一时之间,双方沉默,不知该怎么回答。 “好了。” 最终,女帝的声音响起。 她的目光落在蓬儒身上,而后缓缓道。 “此事,到此为止吧。” “既然蓬儒并未查出许守仁体内异术。” “就无需再查了,怀宁王的情报有误,但念在怀宁王为国家着想,功过相抵。” “孙静安,严磊等人,也是为大魏着想,此事无过,但也无功。” “就这样吧。” 女帝开口,她做出了抉择,这件事情到此为止。 她不想处罚任何人,也不想任何人因为这件事情而受到处罚,就这样过去,就当做是一个有惊无险的风波罢了。 但当女帝说完此话,蓬儒的声音响起了。 “不可。” “异术之事,涉及太大,如若换做任何人,蓬某都会敬遵圣意。” “然而,许守仁并非常人,他修炼儒术,若真修炼异术,早晚有一天会入魔。” “而他的魔种,很有可能无惧儒术,一旦如此,将会惹来滔天之祸,到时血流成河,尸骸如山。” “蓬某,为读书人,养浩然正气,许守仁为天下百姓伸冤,而蓬某则是为天下百姓除害。” “守仁小友,若你真想自证清白,将体内民意散去,如若老夫当真冤枉了你,老夫临死之前,会以大魏文宫,传你圣道之言。” “助你成就大儒,当做补偿,如何?” 蓬儒没有咄咄逼人,他只是给出了必须要严查的理由。 并且为了补偿许清宵,他愿意帮助许清宵早日抵达大儒,用毕生的浩然正气,传圣人之言。 对比之下,散去民意并不是一件亏本的生意。 毕竟蓬儒是一位天地大儒。 “多谢蓬儒好意。” “但晚辈无需,晚辈入学半年,便已立言,这么早证大儒,有些不太妥当。” “请蓬儒放心,晚辈未曾修炼异术,也不会祸害百姓。” 许清宵很平静回答。 蓬儒的鬼话,傻子才会信。 程立东死的难道还不够惨? 此时此刻,许清宵算是彻底明白这些大儒是什么人了。 因有明意,所以他们一旦确定自己的目标方向之后,依旧会不择手段,无非是他们会做的干净一点罢了。 这些人,并不是自己认知中的大儒。 没有那么高大上的理想与抱负,相反他们更是一种极为执着之人。 为了自己的明意或者立言,竭尽全力,不惜付出任何代价。 所以许清宵更不可能与他们参合在一起,自己的道,更加稳妥。 “有没有修炼异术,不是你说了算。” “许清宵,你不敢散去民意,就是心虚,害怕。” 孙静安的声音再次响起。 他主动抨击,令人生厌。 这个行为,不仅仅让百官们有些不舒服,也不仅仅是让京都内的百姓有些不舒服。 甚至陈心和周民两位大儒都忍不住皱眉,包括一些读书人。 整件事情,许清宵有没有不配合过? 没有。 许清宵大大方方来到皇宫,又大大方方解释事情的来龙去脉,最后孙静安要请天地大儒来,许清宵也是大大方方。 现在查不出什么结果,又要说是什么民意阻挡了,还非要逼迫许清宵散去民意,这的确有些过分了。 “好了!” 此时,女帝再次开口,她声音落下,孙静安倒也闭嘴。 “此事,说到底还是朝堂之事。” “许清宵也是大魏户部侍郎。” “眼下人证不但证明不了什么,反而自己修练异术,死有余辜。” “而一切物证,也无法证明什么。” “让许清宵散去民意,的确有些强人所难。” “此事到这里了。” “众爱卿意下如何?” 女帝不想要继续谈论此事。 可以到此为止了,没有必要继续谈下去,天地大儒都现身了,还要怎么样?一定要让许清宵散去民意吗?这太过于强人所难了。 哪怕许清宵不受百官待见,她也不会同意,更何况文武百官都支持许清宵。 “臣,陈正儒,同意陛下之言!” “臣,张靖,同意陛下之言!” “臣,顾言,同意陛下之言!” “臣,李彦龙,同意陛下之言!” “臣,周严,同意陛下之言。” “臣,王新志,同意陛下之言!” 六部尚书依次开口,他们站了出来,同意女帝所言。 不仅仅是他们,下一刻。 安国公走了出来。 “老臣,也同意。” “臣,也同意。” “臣,同意。” 卢国公,信国公,等等六位国公纷纷站出来表态。 信武侯,射阳侯,广平侯,曲周侯。 一位位侯爷也站出来了。 满朝的文武,几乎九成九都同意女帝所言。 这一幕,让京都百姓兴奋,这一幕也让许多支持许清宵的人都莫名有些热泪盈眶。 因为在这个时候,他们愿意站出来支持许清宵,冒着很大的风险,顶着巨大的压力。 而这就是朝堂的态度。 他们信任许清宵,无论是出于什么目的,许清宵能为大魏赚钱也好,许清宵能帮百姓伸冤也好,不管如何,他们站出来了,就是支持。 而殿内。 许清宵也不由莫名感动。 自己牵扯异术之祸,正常来说品级越高,越是不能参与其中,一旦出事,对他们来说影响极大。 冒着如此大的风险,就已经算是一种信任了。 “蓬儒!” “此事,就这样吧。” 满朝文武几乎都答应了,女帝的声音再次响起。 她望着蓬儒,声音比之前大了一些,也算是道出自己的想法。 然而,蓬儒依旧是摇了摇头。 即便是满朝文武都支持许清宵,可他还是不答应。 看着蓬儒摇头,孙静安立刻开口。 “陛下,这异术之事,怎可能如此草草了结。” “臣认为,一定要彻查,给天下人一个交代。” 孙静安认真无比道,更是显得有些慷慨激昂,为国为民一般。 可此话一说。 大魏京都当中,无数声音响起了。 “我等不需要交代。” “许大人无罪,何来交代?” “此人当真不为人子,一而再再而三的逼迫许大人,都已经请来了天地大儒,为何还要彻查?” “这个孙静安,根本就不配为儒,之前太平诗会也是如此,偏袒十国大才,打压我们大魏才子。” “没错,而且外邦来使到咱们大魏,孙静安第一时间去迎接,我亲眼目睹,不知道的还以为孙静安是异族大儒。” “可笑!可恨!许大人为国为民,被诬陷修炼异术,这也就算了,如今彻查之后,没有任何异样,就要逼着许大人散去民意,还能再欺负点人吗?” “各位,我们不需要许大人给交代,我们相信许大人,走,跟我去皇宫外喊。” 朝堂内的一幕幕,都被京都百姓们看在眼里。 说实话,随着蓬儒出现,他们的确紧张与好奇,可等到蓬儒没有查出许清宵修炼异术之时,他们极其开心,已经认定了许清宵没有修炼异术。 可不曾想,孙静安等人不依不饶,还要让许清宵散去自己体内的民意,他们如何不怒? 这不就是再欺负许清宵吗? 他们不答应,也不想成为孙静安口中的天下人,他们不需要这个交代。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