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宁可牺牲一位大儒,就是为了借助读书人之势,想要打压自己? 这算计,当真是阴险毒辣,也当真是狠啊。 这几日,许清宵也想过蓬儒会用什么手段来针对自己,他想过很多种可能。 但都发现,意义不大。 蓬儒唯一能攻击自己的借口,一定是杀降屠城。 只是还是之前那句话,用这个点来抨击自己没有任何用,甚至说一点作用都没有。 战况结果摆在这里。 所以许清宵想不明白,蓬儒会用什么手段来找自己麻烦,甚至许清宵想过,蓬儒可能又拿修炼异术这个点来抨击自己。 可自己去文宫自证,拿这个点根本没用,现在天下人都相信自己没有修炼异术,所以异术找不了自己麻烦。 没想到的是,蓬儒竟然能让张宁天牢自尽,用这种无比卑劣的手段,来找自己麻烦。 好啊。 好啊。 当真是好啊。 一位大儒,含冤入狱,最终自尽大牢,如果没有任何解释的话,那么这件事情足可以流传千古。 毕竟在世人眼中,生命是最宝贵的,而大儒则是最为正直之人,没有人会觉得儒生品行败坏,更何况是一尊大儒? 而大儒身死,含冤入狱,这如何不能激起天下读书人的怨恨? 不明真相的人,只怕第一反应就是,如果不是真的含冤受辱,堂堂一位大儒,怎可能会选择用如此极端的方式来反抗? 人死为大,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逻辑。 大部分的人,也都会下意识可怜弱势群体,尤其是人都死了。 许清宵可以想象得到,待会会是一场怎样的血雨腥风。 这还当真是狠毒啊。 不过想想也是,张宁年龄已经到了,现在死和晚点死区别不大,而且张宁痛恨自己,也憎恶自己,如果以自己的死亡,将自己拉下水。 相信张宁九泉之下也会大笑连连啊。 这是一场危机,一场极大的危机,许清宵面无表情,可内心却在思索应对之法。 也就在此时,一阵淡淡的香味传来。 是女帝走到了面前。 绝美的面容,露出无比平静的神色,她的目光带着平静,也带着一丝坚定,仿佛再告诉自己,这件事情她有办法解决。 感受到女帝的想法,许清宵没有多想了,接受加冕。 “陛下诏曰。” “武昌元年,大魏遭遇异族国叛乱之祸,大魏户部侍郎许清宵临危受命,统御六部,指挥战局,一日除蕃,三日灭唐,力挽狂澜,平乱异族,战功赫赫,威名四海。” “朕,今日册封大魏户部侍郎许清宵,为大魏平乱侯,世袭罔替,受万民朝拜。” “钦此。” 太监之声,响彻整个京都,而就在此时,这一刻万民朝拜许清宵。 “草民叩拜平乱侯。” 百姓们纷纷下跪,朝着许清宵磕头,他们心甘情愿臣服,不仅仅是因为许清宵是侯爷,而是许清宵这一年来的所作所为,每一件事情,都历历在目。 大儒不公,怒怼大儒。 刑部打压,大闹刑部。 郡王有罪,圣意斩王。 番商坑害,血洗商贩。 太平诗会,诗成千古。 文宫自证,圣人朝拜。 番邦脱离,平乱异族。 一日入品,一月明意,三月立言,六个月成大儒,这一件件事情,百姓们可是历历在目啊。 许清宵配得上这个侯位,甚至封许清宵为大魏平乱王,他们都愿意。 大魏皇宫。 女帝将玉冕拿起,而后许清宵缓缓弯腰朝拜女帝,下一刻,女帝将玉冕为许清宵待上。 略带热气的玉手触碰,许清宵没有任何一丝其他想法。 只是女帝内心有些说不出来的异样,她为许清宵束发之后,随后缓缓开口道。 “平乱侯。” “你为大魏立下如此功劳。” “朕,可许你一个心愿。” 女帝望着许清宵英俊无比的面容,声音平静,但这道声音却传遍大魏京都之中。 她忽然开口,也让众人好奇,因为没有这个环节。 一般来说,加冕结束后,就彻底结束了,然后宫内外一片欢喜。 可没想到的是,女帝竟然许许清宵一个心愿,这就让人有些好奇了,但大家更加好奇的是,许清宵会选择什么心愿。 看着女帝绝美的面容,许清宵有些好奇。 思索一番,许清宵朝着女帝一拜,而后缓缓开口道。 “臣,到没有什么心愿。” “只是臣有一事相求。” 许清宵开口。 声音也传遍整个京都。 “平乱侯直说。” 女帝出声。 “此番平乱之战,并非是臣一人之功劳,是大魏朝廷,六部尚书,文武百官,以及边关将士,还有大魏百姓的功劳。” “这份功劳,臣不敢独揽,也算不上头功。” “臣认为,真正的头功,是我大魏百姓,如若没有百姓支持,此战臣无论如何都赢不了。” “所以,臣希望,陛下开恩。” “免我大魏百姓,三年粮税。” “臣,多谢陛下。” 说到这里,许清宵朝着女帝深深一拜,这一番话,倒不是早已想好,也没有多大的目的,是真真实实,为大魏百姓谋福。 战胜了附属国,大魏国库暴增,而当下要做的事情,就是与民同乐,国库有钱了,大搞建设这是好事,可对百姓来说,暂时性没有实质好处。 唯一的好处就是得到了尊严和自信,可这种东西暂时填不饱肚子。 热度很快就会下降。 但免税三年就不一样了。 三年免税啊。 这是何等概念?大魏的税收是四成,对于百姓来说,扣掉各方成本,自己到手可能就是三四成的样子。 现在免除税收三年,就意味着他们的收入可以翻倍。 当许清宵的心愿说出时。 所有百姓都愣住了。 人们惊愕,即便是国公和几位尚书,也彻底惊讶了。 没有人会想到,女帝给予许清宵一个心愿,许清宵竟然为天下百姓谋福。 而且开口便是三年。 不管女帝同意不同意,大魏百姓都会感激许清宵,而如若女帝同意的话,大魏百姓只怕将会彻底敬佩许清宵啊。 因为得到了实际的好处。 许清宵也将永远被百姓们记在心中。 他许清宵的地位,在百姓当中,可能不弱于女帝啊。 这一刻,百姓们皆然看向女帝,他们好奇女帝到底会如何选择。 只是简单的沉吟后,女帝之声响起了。 “朕,允!” 声音响起。 刹那间,百姓狂喜。 陈正儒更是第一时间朝着许清宵与女帝高声喊道。 “臣,陈正儒,为天下苍生,谢过陛下,谢过平乱侯,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陈正儒开口,他朝着女帝与许清宵深深一拜。 其余六部尚书,文武百官也在这一刻齐齐出现,朝着女帝与许清宵一拜。 不管这件事情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 免粮税三年,这就是利于大魏江山,造福大魏百姓之事啊。 不管如何,这就是大魏之福啊。 此时,百姓们狂喜,也纷纷落泪,激动无比,更主要的是,许清宵所作所为,令他们感动。 可百姓们感动落泪,但有一批读书人,却露出厌恶之色,莫名觉得许清宵假惺惺。 不过他们没有表现的太过于直接,并且有些读书人更是皱眉,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臣,替大魏百姓,多谢陛下。” 许清宵开口。 女帝神色平静,随后望着殿外,缓缓开口:“册封结束,设宴三万,京都百姓,皆可入席,朕与百姓,同乐。” 女帝出声,设下宴席,让百姓们同乐。 然而,就在此时,一道咆哮之声忽然响起,打断了这份喜悦。 “许清宵!” “你罪该万死啊!” 恐怖的声音响起,来自大魏天牢之中。 随着这道声音响起。 终于,三十万读书人,露出了欣喜之色,他们等待许久,终于等到了这一刻。 轰! 大魏皇宫,天穹之上,原本万里晴空,但在这一刻,凝聚黑云。 这是不祥之兆。 人们惊愕,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怎么突如其来,天就变色了,还有在这个时间段,辱骂许清宵,是不是有些过分? 狂风席卷大魏皇宫。 天穹昏暗,显得无比压抑,宫女太监们被狂风吹的睁不开眼睛,而一股极其强大的威压,更是弥漫苍穹。 苍穹之下。 许清宵只身而立,目光无比平静,并没有畏惧。 而许清宵面前的女帝,也是无比从容,可眼神当中却流露出一抹......冷意。 不是对许清宵的冷意,而是对大魏文宫的冷意。 她知道大魏文宫要针对许清宵,也知道蓬儒会找许清宵麻烦,可她认为,蓬儒即便是针对许清宵,应该不会是在这个时候,至少等自己离开再说吧? 当着自己面,敢动许清宵,这当真是蔑视自己啊,完全不把自己这位大魏皇帝,看在眼里啊。 “大胆!是何方宵小。” 这一刻,安国公的声音响起,他声音响彻大魏京都,震散了乌云,定住了狂风。 “吾乃文宫天地大儒,蓬袁。” “今日,定罪许清宵。” 声音响起,给予安国公回应。 听到蓬袁的声音,安国公没有任何神色变化,仿佛早就猜到一般。 而对于百姓们来说,他们当真惊讶,不知蓬儒为何突然发难。 可内心莫名有些厌恶。 “定我何罪?” 声音响起,是许清宵的声音,他神色平静,望着天牢方向如此说道。 “定你祸国之罪。” “许清宵,你为一己私欲,祸国殃民,满嘴仁义道德,背地心狠手辣。” “你为私心,杀降十万,害张宁入狱,毁他清白,更是蒙惑陛下,封侯拜相。” “张儒不堪其辱,上吊自尽了。” “张宁乃我文宫堂堂大儒,今日含冤而死,冤屈撼天,许清宵,你罪该万死啊。” “今日,老夫即便是以命相抵,也要揭穿你狼子野心,定你死罪啊。” 随着蓬儒的声音响起。 刹那间,大魏京都上下沸腾了。 张宁自杀了? 饶是这三十万读书人,在这一刻,也露出了无与伦比的震撼之色。 他们并不知道张宁会自尽,他们只知道今日大魏文宫会弹劾许清宵,却不曾想到,一位大儒,竟然死在了牢狱之中。 而且是含冤而死。 声音响起。 六部尚书惊愕,诸位国公惊愕,大魏京都上上下下,甚至文宫当中诸多大儒也彻底震惊了。 没有人会想到,张宁竟然会自杀,用这种方法,来抨击许清宵。 但这种做法,的确有效。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