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名路人望着楚墨风笑了笑说:“你大概是今天才回来的吧?高熲家的小公子前些日子从外面回来了,据说是要成亲了,你说这是不是一件大喜事啊?” 楚墨风点了点头,旋即又问到:“高熲的儿子成亲,大家为什么这么高兴啊?” 那名路人惊诧地望着楚墨风说:“你是城里哪家的?难道你们家以前没有受过高熲大人的照顾吗?还是说你就不是这个城里的人?”随后此人开始高声大喊:“快来人啊,这里有个外地人混进来了,赶紧去县衙叫衙役们来把他抓起来。” 楚墨风一见此人开始呼救,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无奈之下只好对他说:“停,你先别喊,我是蓚县人,我也姓高,但是你说我父亲照顾县城的人这些事我确实不知道。” 这名路人突然听到楚墨风说‘他父亲照顾县城的人’这句话,赶忙停止了呼喊,望着楚墨风疑惑地说:“你就是高熲高大人家的小公子?” 楚墨风点了点头说:“我是高文成,不过你说的家父照顾县城的人之事我确实不知情,能给我讲一讲么?” “好好好,小公子您听我慢慢给您说。”那名路人一见楚墨风承认了自己的身份,高兴地拉着他的手坐到了一间店铺门口给他讲述起来。 原来自打高熲在北周开始做官起,每年都会拿出自己一部分俸禄来接济城里的穷苦人,而高熲的父亲也就是楚墨风的祖父高宾也是如此,等到杨坚建立大隋之后,高熲的官位与日俱增,但是他始终没有忘记家乡的父老,时常派遣亲卫运送一些财物回来分发给城里的穷苦人家。 开皇六年和开皇十四年接连两场大旱,渤海郡也受到了影响,田间颗粒无收,百姓食不果腹,高熲在朝堂上屡次上书为渤海郡的百姓免除赋税,并多次向朝廷申请赈灾,若不是高大人的付出,现在的蓚县乃至渤海郡绝对不是这副模样。 蓚县的百姓心中念着高熲的好,家家都为他供着长生牌位,而渤海的高氏一族也以高熲为榜样,做官的廉洁奉公心系百姓,经商的诚实守信童叟无欺,其余人则是言而有信表里如一,可以说整个渤海郡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这一切的一切全是因为高熲的付出。 听完此人的讲述,楚墨风终于明白为什么城里人听到自己要成亲会如此高兴,而当初抵达渤海郡时,提起去蓚县那名车行的掌柜为什么盘问的如此仔细,念及于此楚墨风站起来对着此人做了一揖说:“尽管家父已经不在了,但是这一拜我是替他老人家感谢大家这么多年对高家的照顾,谢谢了。” 回到家中楚墨风发现全家人早已准备妥当,望着面前的家人,楚墨风笑了笑说:“那咱们坐马车去渤海郡的码头,然后那里有船送咱们去杜陵,接上霜儿的家人之后,咱们就一路西行,返回张掖。” 一家人雇了五辆马车才堪堪够用,其中一辆则是一堆彩礼和两个仆人跟随,马车颤颤悠悠地向着城门驶去,得知消息的城中百姓自发地在路上夹道欢送,时不时有人将一些礼物放到马车上。 史寒霜和莫梓瑶坐在马车里,看着车外那些欢送的人群,不由地心生感慨,自己这个天人两隔的公公真是个万家生佛的人。 莫梓瑶对史寒霜说:“姐姐,你看那些人的笑容,是发自内心真诚的笑容,这里就像是世外桃源一般,如果天下没有饥荒和战乱,每个人都能这样那该有多好。” “是啊,这里就是世外桃源,但是皇帝昏庸腐败,朝廷昏聩无能,天下起义不断,我记得墨风曾经说过,如果真有一个有德明君能结束现今这种局面,那么他会义无反顾地去辅佐他,直至能看到盛世的到来。” 来到码头的时候,船老大和伙计早早的在码头上等候,楚墨风跳下马车走了过去,突然发现水面上除了之前乘坐的那条船,旁边还多了一条一模一样的船,便转头问船老大原因。 船老大听到楚墨风问自己,笑了笑说:“楚公子,咱们从洛阳启程的第二天,大掌柜考虑到此次你们回张掖人员肯定不少,又从杭州分号调了一条船过来,两条船全程跟着你们去张掖,随后听大小姐安排。”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