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目标霍邑 驻兵灵石-《东都剑花西京烟雨》


    第(2/3)页

    说完佯装要退出屋内,楚墨风见状将揽着花灵儿的手松开,对着李渊喊到:“李伯父,您这是唱的哪一出啊?”

    听见楚墨风开口,李渊笑着将手拿开,快步走到花灵儿床前说到:“灵儿啊,你可是醒了,你是不知道这几天可把某些人给急坏了。”

    “伯父安然无恙灵儿就放心了,些许小伤让伯父担心了。”花灵儿行动不便,只好坐在床上对着李渊点了点头。

    “说起来老夫最应该感谢的还是灵儿你,如若不是你替老夫挡了那一刺,或许此时老夫就要与你们天人两隔了,待咱们此番入住长安之后,老夫一定给你和楚小子操办一场盛大的成亲仪式。”想起那夜遇刺的情形,李渊心中仍有些后怕。

    此时楚墨风方才想起今日李渊升堂问案,赶忙问到:“李伯父今日升堂审的如何?”

    “两个案件全部处理好了,算是给隰城县百姓一个交代了,明日咱们就要启程前往灵石县了,不知道灵儿的伤势是否能够随大军一同出发?”李渊点了点头,心中有些担忧地询问到。

    楚墨风正待说话,一旁的花灵儿开口说到:“李伯父放心,灵儿的伤势已无大碍,明日能够随大军一同出发。”说完看了看楚墨风,示意他不要阻拦。

    李渊见状点了点头说到:“那灵儿你好生歇着,我差人去福满楼订一些吃食送来,你多吃一点补一补身体,有什么需要就跟楚小子说。”

    花灵儿闻言点了点头,李渊见状转身离开了屋子,见到李渊走远,楚墨风将屋门关上转身问到:“灵儿你疯了,为什么要明日随着大军一同出发,要知道一路舟车劳顿,对你伤势恢复是没有好处的。”

    “楚大哥,这不是还有你在我身边吗,再说了,如果我没有随着大军一同出发,届时两军交战之时,义父如若知道此事势必会分心,灵儿知道打仗的时候一切都是瞬息万变,如果因为灵儿的原因导致义父有何差池,那灵儿心中必定懊悔万分。”花灵儿坐在床上,缓缓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楚墨风闻言走到窗前将窗户打开,顿时一股清新的空气传来,屋内也瞬间清凉了许多,回头望着病床上的花灵儿,只好点了点头说到:“好吧,那今日我再请大夫前来为你诊治一番。”

    福满楼的接风宴李渊因为遇刺也没有享受到,此时一切尘埃落定,李渊心中不禁回味起那夜的菜色,越是想越是感觉应该再重新置备一桌享用一番,想到这李渊唤来一个衙役,吩咐他去福满楼按照接风宴的标准置备一桌送到县衙内,随后坐在大堂之上翻看起其他的卷宗。

    巳时七刻,李渊在众人的拥簇下来到了刑场,只见台下站了许多围观的乡民,一见李渊出现众人纷纷下跪问安。

    李渊摆了摆手示意众人起身,随即坐在了监斩台上,过了一会监斩官示意午时已到,李渊起身对着下面喊到:“午时已到,案犯朱大彪验明正身。”

    只见朱大彪身穿囚服,披头散发跪在行刑台前,一脸漠然地望着台下,身穿红衣红裤的刽子手拿起身旁的酒壶含了一口酒在嘴里,对着手中的鬼头大刀使劲一喷,随后低声说到:“朱大彪,得罪了,黄泉路上不要怪罪于我。”

    刽子手将朱大彪背后的牌子一拔,随即将他的头按到了斩台上,此刻太阳渐渐地来到了人们的正上方,一旁的监斩官看着铜壶滴漏渐渐地走到了午时三刻,赶忙回头对李渊示意。

    李渊见状起身取出一支木牌大喝到:“时辰已到,行刑。”随后将手中的木牌使劲往地下一掷。

    收到信号的刽子手举起手中的鬼头大刀使劲向下一砍,只见好大头颅顺势飞了出去,带出来一腔血花。

    场下围观的乡民见朱大彪被砍了头纷纷拍手称快,此时王氏在丫鬟的搀扶下来到了台前,对着李渊跪下说到:“民妇朱王氏谢过李大人救命之恩,若无李大人重新调查审案,此时民妇早已是带着一身骂名化作一堆枯骨,民妇无以为报,唯有请人刻了一块匾额送与大人,望大人不要嫌弃。”

    李渊见状赶忙走到台下,示意王氏的丫鬟将她扶起说到:“朱王氏此言差异,为民伸冤是本官应尽的职责,匾额一事实在受之有愧。”

    朱王氏不顾李渊的推辞,示意下人将匾额抬来,随后缓缓地说到:“大人何必自谦,一块匾额非金非银,只是民妇的谢意,万望大人不要嫌弃。”

    李渊见朱王氏执意如此,只好点了点头伸手将匾额上的红布揭了下来,只见匾额上印着‘李青天’三个大字,一旁围观的乡民见状纷纷拍手叫好。

    随后一行人拥簇着李渊回到了县衙,此时福满楼的席面也已经送到,李渊赶忙示意下人去将李世民和李建成唤来,自己则是取了几个干净的碗,每一样菜都拨出了一部分放到碗里,随后示意下人将这些碗端到花灵儿的房中。

    随后李家二子联袂而至,一见桌上如此丰盛的菜肴,顿时食指大动,此刻李世民开口问到:“父亲大人,不知道楚小子和灵儿那边是否有吃食?”

    李渊没好气地白了自己二儿子一眼,笑着说到:“你这小子,为父今日忙碌半日,才得空坐下,你不先关心关心你亲爹,反倒是问起了楚小子。”

    “父亲大人莫要责怪,只是这几日楚小子着实耗费了不少精力,儿子只是担心他罢了。”李世民望着桌上的菜肴,每样似乎都少了一些,心里顿时明白自己的父亲早已给那边送了吃食了,愧疚之余赶忙开口解释。

    “无妨,你能时刻想着你这个过命的兄弟,为父高兴还来不及呢,怎么会责怪你,忙碌了几日你俩也没好好吃个饭,快吃吧,稍后咱们还得出城通知大军准备明日开拔事宜。”见到自己的二儿子是个重情义的人,李渊心中颇感安慰,赶忙招呼二人一起用饭。

    一顿饭过后李家父子三人匆忙赶到城外军营,将明日开拔的消息传达下去,沉寂已久的大营顿时骚动起来,随着一阵鸡飞狗跳的准备,李渊麾下大军做好了开赴霍邑的准备。

    第二日清晨,李渊等人整装待发,身后是数万刀枪林立的士兵,只见李渊正待大喊出发,从隰城县内走出一群人,为首的正是士农工商的各位代表,只见一个年逾六旬的老者走上前对着李渊一拱手说到:“唐公既然准备出征,那么老夫代表西河郡所有百姓将这把万民伞送给唐公,万望您能收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