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2 理念之争-《实力不允许我低调》


    第(2/3)页

    除了一些三五万的低端车型,哪怕是五万以上的车型,都已经很少能看到手动挡了。

    就连特么的在天天吹嘘什么驾驶乐趣的欧洲,也基本很少能看到手动挡的车型了。

    这又是为什么?

    因为不管你怎么强调驾驶乐趣,都改变不了,车子不过就是一件交通工具的终极事实!

    那么既然它就是一件工具,那么人们在使用工具的时候,在本性上就会更加倾向于便利性。

    也就是说,工具越简单,越好用,就越受人们的喜欢。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自动挡会淘汰手动挡的主要原因。

    而在换回到电动车设计的理念这一块。

    和老牌传统的燃油车企不同,你比如特斯拉和那些互联网造车新势力。

    他们从入局开始,就直接回归了本源,直接把车子看成了是一件交通工具,或者说不过就是一个载体。

    所以虽然他们也会为了让车子开出高级感,也会去学底盘的调教。

    但却绝对不会为了什么所谓的驾驶乐趣为根本去设计一款车。

    相反,为了突出自身的特点,他们反而会在设计的时候更加突出车子不过就是交通工具的特点。

    那么既然是交通工具,那就要强调车子的舒适性,和便利性。

    于是就有了自动驾驶技术的诞生,因为自动驾驶可以解放驾驶员的双手,给驾乘人员都提供更大的便利。

    可以大大节省驾乘者的时间,帮他们节省体力和精力。

    可这却恰恰是欧洲车企们最为抗拒的一个点。

    因为他们当初打响自己的名头,之所以能够在汽车业界立棍,做出自己的口碑和特色,就是靠不断强调驾驶乐趣才站稳的。

    所以即便到现在,欧洲车都是性能,和驾驶乐趣的代言人。

    可现在你让他们放弃原本的人设,也去搞自动驾驶。

    驾驶员都不用摸方向盘了,那还有个卵的驾驶乐趣可言?

    这就相当于,你让他们进行一次自我阉割,撕掉自己的标签。

    这是欧洲车企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的。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即便是现在的宝马也推出了I系列的电动车。

    可在广告的时候,却依旧在强调什么狗屁的驾驶乐趣。

    这就说明,他们已经在理念上,就走火入魔了。

    另外,我们可以看看他们的I系列的表现。

    就说一个入门级的I3,0-100加速,要7.2秒,续航里程能够达到‘惊人’的160公里。

    就这样一个几把车型,居然要卖到三十万……

    尼玛,这样的数据,都别说BYD了,就是国内随便一个互联网车企都能秒杀它,甚至把它按在地上摩擦了。

    说句扎心点的话,即便是国内那些做老头乐的黑作坊的作品,加两块大电池都能秒杀他了。

    虽然他们也有数据更好的I4,I8,等车型。

    可这些车型,在数据上也就基本能做到和国内互联网车企的车数据平行,但在价格上却是咱们电动车和混动车的几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