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2 贪心不足蛇吞象-《实力不允许我低调》
            
            
            
                
    第(3/3)页
    而在氢能源车这一块,其实也没什么好说的了。
    日系的丰田和本田,其实早在十年前就已经有氢燃料电池车制造出来,甚至都上市销售了。
    而氢能源车的表现也确实不错,燃料罐都是特制的,所以安全性不用太过担心。
    除非你是被坦克碾压过去,或者是被超级重炮击中,否则车上用的燃料罐轻易是不会爆炸的。
    因为谁都知道氢非常危险,所以人家也特别重视这燃料罐的设计。
    甚至这燃料罐的安全性,比咱们家里用的液化气罐还要高。
    光是燃料罐就用了三层材料制造,内层是超博太空铝,密封性好。
    中间层用的则是强度超高的碳纤维,外层用的是强度丝毫不弱,但重量更轻的玻璃纤维。
    反正要说安全性,那你绝对可以放心。
    加氢站这个问题,日本人也设计过,尤其是本田,还曾经在米国加州,建过十几座。
    总体来说,试运营没什么问题。
    简化流程之后,即便是普通人都可以操作。
    加氢的过程,就和加油基本一样,也就是十分钟左右,就能加满氢罐。
    不过目前为止,最让日本人头疼的就是储存和运输了.
    这两方面的成本始终是没法控制。
    因为液氢的特殊性,你不可能像过去搞石油那样,建个管道,就从工厂送到加油站了。
    因为这玩意的危险太大了。
    虽然输油管道也不怎么安全,但就算又老百姓去偷,你给输油管上弄个洞出来,最起码它不会爆炸。
    但输氢管道那就不一样了,这玩意要是破个洞,那液氢遇到氧就爆炸,而且这玩意的膨胀率可以达到原本的一万倍。
    爆炸起来威力堪比原子弹……
    如果你到处修管道来运输液氢,那你就相当于在自己的国土上到处修建原子弹。
    这尼玛……
    如果是安全时期还好,可一旦到了战时,那后果……
    所以就只能选择用罐车来运输了,可即便这样也很难保证安全。
    另外成本也高了去了,因为使用的罐体要特制的,成本会非常高。
    还有就是送到加氢站,一样低温储存,这样也会大大提升液氢的使用成本。
    毕竟你要保证氢处于液化状态,就要保证-253度的低温,这样就要消耗大量的电能。
    所以算下来,这方面的成本,就决定了液氢目前还不适宜大面积推广。
    而上面也有意布局这方面,但面对这些问题的,也始终没什么太好的解决办法。
    困扰日本人的问题,也一样在困扰着咱们。
    而且思来想去,咱们这边也没什么太好的解决办法。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