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8 融会贯通-《实力不允许我低调》


    第(3/3)页

    也让他真切的学到了不少新东西。

    没想到,和两个学徒工接触了一段时间,不但他教会了两个学徒工不少东西。

    而他也从两个学徒工这里打开了新世界,整个人的境界都得到了升华。

    如果是以前,他可能也就守着现在的工作,浑浑噩噩混到退休算了。

    可是现在他感觉自己的人生突然又找到了全新的方向,他要继续在机修这个领域好好的干下去。

    原来有点小技术,就非常高傲的他,这时则是感觉到了这个领域的水深。

    尤其是看到海外的技术论坛上,很多机械领域的大佬们,在进行讲解和处理问题的视频之后。

    不但给他带来了不少的启发,更给他打来了难以描述的震撼。

    要知道很多老外的机修工,那可不是一般人。

    甚至很多人都是几代人传下来的,技术积累,那真的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你就比如德国的技工,和机械工程为啥那么厉害?

    你以为真的就只靠人家的大学,和工程师培养体系吗?

    事实上,那也只占了百分之五十而已。

    大家可以去德国人日常的生活状态里去看看。

    但凡是机修工,或者工程师出身的家伙,你到他们家去看看。

    几乎每个男主人家里的后院,都会有一个自己的工作室。

    在那个工作室里,摆放着各种各样的工具和设备,甚至有的还有各种小型的机床。

    那些师傅,在家里就可以自己加工各种他们想要的金属零部件,甚至自己拼装出一台设备。

    而他们的孩子在小的时候,也会跟着他们耳濡目染,甚至有些人从八九岁的时候就开始接触机械了。

    并且会对机械产生迷恋,等到十几岁上了大学,学的就是这个。

    等到大学毕业,最差也是一个工程师,而到了三十多,四十岁左右的黄金年龄的时候。

    人家甚至可能会厚积薄发,成为一个大发明家。

    这就是人家真正的人才底蕴。

    而我们呢?在这方面就和人家差的太远了。

    我们有不少留学生在德国都是学习机械自动化什么的,理论方面的知识非常扎实。

    在大一大二的时候,甚至可能还比德国本土学生表现的还要优异。

    可等到了大三,开始进入实习阶段,开始要真正动手,搞毕业设计,或者到工厂里去下一线,学习纯粹的实际操作知识的时候。

    咱们和人家的差距就立马体现出来了,不夸张的说,德国学生的动手能力,比咱们强了十万八千里。

    而德国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那更是比咱们强到没边了。

    人家老师傅说什么,德国学生一听就懂,咱们还在那里蒙圈呢……

    这等到了独立设计的时候,咱们和人家的差距那就更大了。

    因为人家有深切的一线工作的体会,所以更加知道该从什么角度出发。

    而咱们的设计师,那就差远了……

    作家的话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