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思路是错的-《大国航空》
            
            
            
                
    第(2/3)页
    现在,想到利用涡喷-15让战机可以达到的优良性能,众人就是一阵的兴奋,国产战机,最大的拖累就是发动机啊,如果不是发动机的限制,何必要搞又细又长的歼-8呢?
    但是,在听到了这个数据的时候,秦风就再次皱起来了眉头:“推重比达到1.2?也就是说,我们的这款战机,起飞重量只有10吨?”
    如果算上燃油的话,哪怕只有3吨的燃油,机体自重,也才仅仅有7吨啊,7吨的机体,能干什么?
    就算是以近距格斗为主研制的F-16战机,机体自重也达到了8.5吨!
    起飞重量,那是满油满弹的重量,应该是最重的时候了,秦风已经觉得有些不妙了,换了个大的发动机,但是,别的好像没变,还是顾总以前介绍的那个鸡肋啊!
    “是的,秦风,你大概不太清楚,咱们的这个方案,本来就是一个前线歼击机的计划,不需要有太大的航程,太大的重量,也不需要有复杂的航电,主要是作为日间前线战斗机来使用的。”顾总向秦风介绍道。
    整个歼-13的计划,侧重的就是这个方面。
    1972年9月26日,六院将展宽战机的研制下达为二号任务,指出:“二号任务为前线歼击机,突出机动性,方向是正确的,但要大力减轻起飞总重,力争推重比达到或超过1.2,在确保机动性的前提下,争取续航时间比歼-6有延长”。
    这个意见还指出,该机将替代歼-6歼击机,作为下一代前线歼击机的主力机装备部队。并要求按上述意见进行方案论证和性能计算,该机研制被称为二号任务,后定名为歼-13。
    它和歼-8不同,歼-8是为了高空高速拦截敌人的轰炸机,而歼-13是为了取代歼-6,成为前线歼击机,所以,这些指标都是在情理之中的。
    “不,不,顾总,方主任,我认为,大家对未来的空战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秦风说道:“我和顾总探讨过,虽然现在的各种战例,说明了轻型的前线歼击机可以战胜全功能的战机,比如米格-21靠着小巧的优势能战胜F-4鬼怪,但是,电子技术的进步是日新月异的,如果没有完善的电子设备,那战机将无法担负起未来的空战任务来,哪怕是F-16这种战斗机,也是配备了相当强大的电子设备的。”
    未来的天空,需要什么样的战机?这点,秦风和宋老探讨过,两人的意见基本上是一样的,大功率的火控雷达,先进的航电,各种导弹系统,肯定会成为主流的,战机需要的是尽快转头,将机头对准目标的方位。
    秦风也和顾总说过,顾总却是抱着空中李向阳的方案的,认为用机炮就够了,因为导弹不可靠。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