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打通第一条商路-《废土:文明崛起》


    第(3/3)页

    张义和萧寒等十几人带货物进城,牛犇和骑兵队化整为零,散落在城外几里地外,免得引起注意。

    济源城头上飘扬着一面日月星旗,张义一看,这面旗也是有文化的人设计的,源自中华上古的三辰旗。蓝底上,红日中嵌着一轮小黄月,红日边缘围绕一圈白色的星芒。

    这就是刘恺王国的旗帜,一看就奉行复古政策,这大概是被称为老中华的缘故吧。

    老中华有一点是好的,还开放边城济源,允许四面八方的行商来做生意。而大中华和小中华两国,目前对磨盘城地区没有开放贸易通道。

    张义想,其中最大的原因,还是刘恺的势力渗透到了磨盘城地区,就为各家山寨提供贸易的机会。

    看上去,这是一座热闹非凡的边城。

    来自北方草原的游牧民骑着矮小却健壮的蒙古马,赶着马群,带着毛皮来交换盐、茶和铁。来自南方的商人赶着驴车,车上装着砖茶,来换取马匹和粮食。来自山里的农民,带着粮食和牛羊,来换取盐、铁和生活用品。

    不错啊,张义觉得,规模比磨盘城大许多倍不说,物资也特别的丰富,废土世界越来越生机蓬勃了。

    济源是西北王刘恺的起家之地,他是在这座城市打败曹将军之后才登上王位的。所以他很重视济源城,派重兵把守,为贸易的展开提供了安全保障。

    张义在城门外排队,登记人员数量和货物种类。

    “纸?书?望远镜?指南针?”负责登记的文书吃惊的问,“哪里来的纸和书、望远镜和指南针?你们是从哪里来的?”

    说假话肯定是不行,说真话也不对。

    于是张义说道:“我们来自百里外的宋家寨,这些东西都是我们自己造出来的。”

    把守城门的校尉就站在一旁,让张义等人打开马车上的木箱进行检查。里面都是成摞的纸张,印刷出来的《唐诗一百首》、《百家名言》等张义编写的书籍,还有几百部望远镜和数不清的指南针。

    校尉和文书瞠目结舌,这些东西都是极其少见的稀罕物品,只有权贵们才用得起。没想到,一个小小的山寨造出来了,让他们难以置信,惊愕到说不出话!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