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隐忧-《明初:翻云覆雨成新学圣人》


    第(2/3)页

    前元分官、吏、僧、道、医、工、匠、娼、儒、丐这十个等级,次末等中的儒,朱元璋都是要的。当然,这肯定和他出身丐没关系。

    洪武初年的科举制度,缺少各项公平的规章制度,又让科举成了舞弊的场所,科举过不过,只和钱以及人脉有关系,和真平实学并没有多少关联。

    李善长和胡惟庸关系甚好,还是姻亲,他们位居大明朝的高位,那些由他们举荐的人才,也都围绕在他们周围,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势力。

    勋贵可能会受影响,似乎也是有可能。

    不但如此,朱元璋还发现,举荐制下,任人唯亲,唯利是图等等弊端,有越来越严重的迹象。为此,他最终选择了以前中原王朝的科举制来选拔人才。

    他在位的时候,能压制这些臣子,可万一要是他不在了呢?

    还有,如今朝中的官员,不是在前元当过官,就是前元成长起来的读书人,无不沾染了前元的风俗习惯,贪污腐化,根本就是日常而已!

    为此,朱元璋下了狠心,宣布谁要敢贪的,六十两银子以上就扒皮充草。这并不只是说说,还真这么做过了的。

    对此,他自然是挺无语的,不就是一个正常的天文现象么,这古人也真是!

    虽然朱元璋采用了老中青三级做事法,就是用老人带新人的法子,试图解决科举制所带来的人才不好用的弊端,结果没想到,原有的问题没有解决,又发现了新的问题。

    但不管怎么样,张一凡还是有点担心,便找人问了下情况,这才知道有啥星变。

    结果,因为前期举荐制下,民间有才华的,大都举荐到朝廷做官;参加科举的那些,大都是毛头小子,基本上就没几个能做事的。

    地方官到京,都会去拜会他们。

    睡在他身边的马皇后,感觉到朱元璋在烙煎饼,便低声问道:“陛下,星变已然发生,再想也是无用。休息好,才能处理好政务不是?”

    朱元璋听了,没有说话,他的脑海中,浮现出了李善长的面容。

    但是,这几年来李善长的表现,根本就无法让他满意,甚至还和胡惟庸走得那么近,文官抱团是要干什么?希望他认清他的身份,和自己结成姻亲之后,不要和其他文武官员走得太近。必要的时候,还是要敲打下他才好!

    如果在原本的历史上,朱元璋先把女儿嫁去了李家,然后让人弹劾李善长,说他不尊重皇帝而处罚了李善长,减了他的俸禄,但是,最终的事情发展,哪怕他敲打之后,也并没有如他之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