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隐忧-《明初:翻云覆雨成新学圣人》


    第(3/3)页

    在重新恢复举荐制度之下,哪怕朱元璋才刚刚对宋濂说举荐制度多好多好,还拿张良萧何举例,但是他心中,却是很忧虑的。

    地方上的事物,也都是先报到他们那里,然后才决定是否报给他这个皇帝。

    不得不说,李善长确实是个人才,以前是他的左膀右臂。如果一心一意辅佐他,没有私心,举荐有用人才,真正为朝廷所用,那就还是他的股肱之臣。

    那李善长的长子李琪,年龄比朱镜静大多了,还是个二婚,说起来,是有点委屈朱镜静的。但是,既然当爹的已经有决定,那就只能这样了。

    想到这里,他不由得又是翻了个身。

    马皇后没想到他说出这话,稍微等了一会之后,她才说道:“镜静是个懂事的孩子,该是没问题的!等过了这段时间,我就和她说下。”

    他不得不防,因为他亲身经历过,贪官污吏之下,是如何官逼民反的。要想大明朝长治久安,必然不能容忍贪官污吏的横行。

    要是有可能,朱元璋是真不想用这些深受前元影响的官员。可是,替补他们的人才呢?人才在哪里?

    ……………………

    虽然就眼前来说,那些没有报到他这里的事情,不算是大事。可朱元璋却看到,这种苗头很不好。

    朱元璋在失望之下,只好宣布停了科举制度,重新恢复了举荐制。如果按照原本的历史发展,他会在考虑了十年之后,才一举推出了相对公平,成熟的科举制。

    朱镜静没到柳家村来,张一凡在第一时间就发现了。不过他一开始因为忙,也没特别在意。等过了几天之后,朱镜静还是没出现,他就有点奇怪了。

    在周围几个村子的劳力支援之下,大约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柳家村终于差不多完成了大变样。

    在柳家村的改造进入扫尾阶段时,张一凡就开始想念朱镜静了,想着过去了这么久时间,是不是主动去郑国公府上看看?

    想到做到,第二天一早,张一凡收拾了一番,换了一身新衣裳,便坐着牛车,在大牛二牛的陪同下出发了。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