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目光短浅-《明初:翻云覆雨成新学圣人》
第(2/3)页
朱五和另外一个侍卫,百无聊赖地在楼下趴着,看到他下来,顿时就来了精神道:“怎么,要出去了么?”
原因也很简单,李善长那边要让朱元璋满意,让朱元璋看到他的行动,因此,和胡家这边的关系冷却下来,必然是要做得明显一些才好的。
准确地说,是在禀告事情。
只要不是真得脑子有病,一般人都会规规矩矩起来,不敢到柳家村来当大爷了!万一事情闹大了,那还真可能闹去御前,敲那登闻鼓的!这种事情,已经发生过一次了。
最终,朱五便划拳,赢了那个侍卫,陪着张一凡出门去了。
于是,郑敬学就逼着张一凡天天练字,但是在给燕王的禀告中,却已经表露出了失望之意。
这些天来,他一直隐约感觉少了什么。如今他终于想起来了,古代启蒙书籍中,还有一个非常有名的书籍就是《弟子规》,但是郑敬学留给他的这些书中,并没有这本。
不过很快,张一凡的脸又耷拉下来了。这个字,还是写得难看!
当然了,这个难看,是相对于郑敬学写得字而言的。
就听朱五提醒他道:“你得罪的人太多了,如果说,以后伱真得能当驸马,那还没什么。如果以后你不能成为驸马,那麻烦会多了去。就你们这柳家村来闹事的,指不定就有朝中文武大官呢!”
无奈之下,张一凡只好把这些写完的字,丢在一边,继续开始练习书法。
虽然是这么想着,但是他的心中,始终不大痛快。
这个事情,张一凡并不知道,如今的朝堂,离他还很远。他还只是在一门心思地练字。
朱镜静在后宫发飙的话,只有在场的那些命妇知道。涉及到李家的事情,这些命妇回去,最多是关起门来告诉自家老爷而已,外面的人基本上是不知道情况的。
毫无疑问,在这个时候,所有人都怕一个人,那就是洪武大帝了!
要不?狐假虎威一把?
前后想了想,觉得应该可以。于是,张一凡便召集了村社骨干开会了。
也只有张一凡自己,还在努力练字。在这中间,朝堂上发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
虽然他的出身比张一凡还要差,并且一直征战沙场,日理万机,可是,他还是抽空学习,不但字写得比张一凡好很多倍,并且还能吟诗作赋。
忽然,张一凡放下毛笔,翻了下书籍,然后有点惊讶地自言自语道:“我说呢,原来是没有《弟子规》。”
心中这么想着,张一凡便说干就干,又开始了枯燥地练字。
说到这里,他稍微想了下之后补充说道:“如果只是一般的人在柳家村闹事,我们出面肯定有用。但是,如果是韩国公啊、当朝宰相之类的手下过来闹事,肯定懂得什么样的情况能闹事,就算我们出面,估计也没办法的。毕竟,我们可不是殿下本人。”
“……”
如今胡惟庸不介意给李善长再添点堵,让他的手下把朱镜静发飙的话传出去。
就算来头再大的人,到了柳家村,想要撒野的话,也要掂量下自己的小命。
就连朱元璋见到了,也是一脸鄙视。
这些书籍,当然是郑敬学留下的,因为如今只是练字,郑敬学就改两天过来一次了。
张一凡听了,立刻开始思考了起来。
会识字,接下来自然是要写字了。结果,张一凡的毛笔字就没有功底,握着毛笔写了一些字,如果说是蒙童初学,那绝对是不错了。
可是,张一凡只有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去和天下才子比试,就这写字水平,绝对是看到就要减一半分的。
到最后,房间里就剩下他一个人的时候,就见他发怒了,只听他恨声自言自语道:“好你个百室,你这么做也太不厚道了吧?”
反正朱元璋确实带文武官员驾临过,不是当事人,压根没法核实柳家村村民说话的真实性或者夸张程度。总之,让外村人听了之后,就感觉柳家村充满了当今皇帝的光辉,让人油然而生对皇帝的敬畏和对柳家村的羡慕和尊重。
与此同时,城里的某处宅子内,也是在开会。
这一明显,不但朱元璋能看到,胡惟庸自然更能感受到的,这要能让胡惟庸还不介意就怪了。毕竟胡惟庸一直试图拉拢李善长这个对朝局影响非常大的大明开国第一功臣,联合起来抗衡皇权的。
可是,最终郑敬学失望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