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东西方差别(第二更)-《明初:翻云覆雨成新学圣人》


    第(2/3)页

    但是,有点遗憾地是,虽然很多人的立场改变了,但是他们对结果的看法,依旧没有改变。

    同一件事,在立场发生变化之后,看法一下便有了变化!

    “绝对有!”朱棣听了,严肃地点点头回答道。

    这一日,张一凡夫妇俩,把别院设计地差不多时,底下人忽然来报,说郑敬学求见。

    另外,在戚继光的《纪效新书》以及其他明朝中后期的兵书中,也有记载。

    “……”朱棣一听,顿时傻眼,怎么解决?

    张一凡听了一笑,便问他道:“你见过屎壳郎滚屎球么?”

    在原本的历史上,西方是在1405年左右的书中有记载,也就是十五世纪初有的。

    好在他算是比较了解张一凡了,也就不多想,看着张一凡说道:“伱肯定有主意了,对不对?”

    而在华夏,有出土的明朝地雷上发现颗粒化黑火药,据研究是人工而不是自然形成的可能性为大。

    张一凡不要世袭爵位的赏赐,反而要了五万贯钱的事情,随着皇帝兑现了承诺,真得给了他五万贯,比试的事情再次开始受人关注。

    张一凡这边,对朱棣的练兵也是很满意的,甚至他都有点期待,还有两个月不到时间了,朱棣到时候会不会真得打败蓝玉,让世人震惊掉下巴?

    如果能打败蓝玉的话,这个无论如何都算是大礼包,没算食言了吧?

    鸳鸯阵已经练熟,接下来是对抗训练还有实战训练,这些事情,朱棣认为,张一凡都是帮不上忙的。

    张一凡听了,想了一下便说道:“柳家村的社学一直没有成立,原因之一是缺一个好的先生。你能不能留下来当柳家村社学的先生?每月三贯,年底看一年教得如何再给五到二十贯,如何?”

    只是明末财政崩溃,武备松弛,连军饷都发不出来,更不用说再去严格要求火药了。

    两口子,待在自个府里,倒也是舒服。

    并且,不管怎么样,张一凡拿出了五万贯钱,又提出了一种近距离杀伤的火炮思路和改良火药的思路,这已经远远超出他对张一凡的期望。

    结果让他没想到的是,不止是郑敬学一个人来的:他把他爹给带来了。

    社学的先生,哪有那么多钱的,一听这开价,郑士元都忍不住想抢了。

    之前有个尚书,也是告老还乡,回家种田去了。朱元璋不理解,就偷偷派人去核查,结果他派去的人到了地方后问田间老农,那谁谁谁家怎么走?

    结果这个老人就是那个告老还乡的尚书。

    看到张一凡愣住的样子,郑敬学便解释道:“我爹当官,一心为国为民,却突然遭遇牢狱之灾,如若不是驸马一番言词,最终还不知道会怎么样。而且如今为官,俸禄微薄,甚至都没钱给我娘治病,亏了驸马给得那些钱,才治好了我娘。因此我爹想了,还不如回家种田算了。”

    他压根就没多想了,带着一点兴奋,拍了下张一凡道:“你小子的脑袋聪明,快说说具体怎么做吧!”

    张一凡给出了这个建议之后,就回去了。

    朱镜静的琴棋书画技能,正好有了用处。张一凡描述,朱镜静画画,开始他们别院的设计。

    想着这些,张一凡感觉,自己有必要找时间和朱元璋同学好好聊聊了。就不知道以前聊得几次事情,朱元璋同学有没有听进去,最好也能问下情况?

    心中这么想着,张一凡先放下了这个事情,然后问郑敬学有什么打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