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我自然是要陪我爹回去的。”郑敬学的眼神中似乎有点不甘心,但是最终还是如实回答道。 于是,他自然是恭喜,祝贺郑士元云开雾散,大难之后有大福。 因此,朱棣沉默了一下之后,便对张一凡说道:“好,那我先让人去试试看。” 张一凡听了,还真得是有点唏嘘。 洪武朝当官的,还真不止郑士元一个人有这种想法。 对于这些,张一凡自然是不会关心的。此时的他,开始操心他在柳家村的别院了。 可是,如果郑士元不辞官的话,除非捞些外快,要不然养不活一大家子,也是个问题。 张一凡这边,还有话说。只听他又问朱棣道:“如果军队在行军途中,或者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突然遭遇敌袭,就是来不及给你重新搅拌火药,那这火药的威力大减,是不是有这种可能性?” 如果说一个比较不注重细节的人,可能会说无所谓。但是,朱棣却是一个很认真的人,对于张一凡提出来,有可能会影响战事的细节,他都是非常在意的。 哪怕他爹在边上挤眉弄眼的给他打眼色,他也无视了,把真实情况说了下。 这比他回家务农要轻松多了,并且还赚得多! 郑敬学原本就不怎么愿意回去,一听之下,顿时大喜,连忙表示不用这么多钱,甚至还掏出了钱,要给张一凡,先还清之前的欠款。 这就是黑火药的颗粒化了。 这个事情,张一凡是记得的,只是名字忘记了。类似的事情,他看过的至少有两个。 张一凡马上知道,朱元璋同学还是听劝的,估计是锦衣卫去各地核实有结果了,郑士元算是清官,就放出来了。 “你看驸马人这么好,我肯定站驸马这边啊!” 具体细节上,张一凡当然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就侃侃而谈。 郑敬学算是张一凡的启蒙老师了,张一凡自然是要去见一见的。 这种事情,只要说出来了,就没有难度。提个醒之后,明初人才济济,皇帝也不昏庸,自然有人能做得出来。 他不知道,此时京师的舆论,已经有一些变化了。 “???”朱棣一听,一串冒号,什么屎壳郎,还屎球? 像郑士元这样的好官,如果辞官回去种田,还真是老百姓的损失。 不用出钱捞他爹,就省了不少钱出来,也就有这个钱还了。 张一凡听到这话,想了下没有勉强他,便伸手接过了郑敬学呈给他的大明宝钞。 想起朱棣的误会,张一凡便看了下每一张大明宝钞的面值。结果,这一看之下,他的眉头皱了起来。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