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对了,你后面提及的那两种改进,已经试验过了,确实很不错!”朱棣想起什么,给张一凡说道,“父皇也已经知道,很高兴。” 他可不只是因为看到那奇怪的兵器,而是看到燕王手下,竟然是多兵种混合。 因为他是大明宰相,军国大事,全都是要经过他的手,然后呈送给皇帝的。有没有发生什么大事,以至于要让镇守边疆的国公重臣赶回来商议,他是最清楚不过的。 一时之间,文武百官纷纷好奇,心中想着:到底是什么事情,竟然让几位国公如此匆忙刚回来? 朱棣听到,转头看了他一眼,见他这么高兴,便知道这个改进比自己想象中要好,便转回头,同样说道:“不错,还有么?” “我也没见过,好奇怪的兵器!” “还真别说,要不是镜静催,我真想迟到。”张一凡说着,看看天色说道,“你看,这天都还黑着呢!” 这不,此时,他随朱元璋登上了点将台,站在文官一侧时,那眼睛就一直瞧着对面的几个国公名将,然后还转头看看燕王,心中很是嘀咕。 张一凡一听,顿时心情不好了。 他作为军中宿将,自然知道兵种配合,发挥各自长处的话,绝对会对单一兵种有更大的优势。 朱棣听了,鄙视了他一眼道:“你自己去给父皇说吧。我记得以前二哥偷懒,被父皇亲自打过屁股,而且是用军棍!” “……”张一凡一听,顿时心凉了。 朱棣做到了,如今,张一凡做了几件事情之后,也算是得到了他们的认可。 因为在他们的认知中,燕王和驸马的组合,压根不可能是蓝玉的对手。 朱棣见他这么积极,便知道张一凡的改进措施,比他预估的还要好,心中高兴,自然不会不答应。 “真有这么厉害?” 就算是蓝玉自己,对于简单的多兵种配合,算是有点心得。但是,对于复杂的多兵种配合,特别是不同兵种越多,他就感到越吃力而没有去尝试。 平日里,他睡觉绝对是睡到自然醒的。但是这一天,却是不行,天才蒙蒙亮,就被朱镜静叫醒了。 甚至有不少人,在私底下开始窃窃私语,介绍蓝玉的战绩。 想到这里,胡惟庸不由得又看向蓝玉。他还是难以想象,以蓝玉之能,会输给那个才十六岁,并且没有真正带兵打仗过的燕王? 除非蓝玉故意输掉! 正在这个时候,朱棣领着手下出现在校场上,同样到了点将台前集结。 如果说,蓝玉以前在名将的掩盖之下,还不是特别有名的话,那么在此时此刻,他是真有名了。 “殿下,末将这就去找匠人试试这个导火……索?”那指挥使又一次主动插话,向朱棣请示道。 看这架势,好像燕王肯定能赢一样!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以胡惟庸对朱元璋的了解,那还真有可能让这位开国皇帝,冒着边疆被前元军队攻打的风险召回这些国公名将来看这场比试。 结果,这一看之下,蓝玉便皱眉了。 看着那指挥使大步离去之后,朱棣伸了下手,发现张一凡一脸戒备的样子,便收回手搓了搓,当即笑着说道:“已是用餐时候,我请你吃好吃的,如何?” 于是,比试这一天,就热闹了。 于是,他便跟着朱棣走了。 朱棣见了,脸上明显有一丝得色,对张一凡说道:“怎么,还不够么?看你今天表现不错,我可以再给你加一块!你要知道,军中最受欢迎的,就是这大米饭配大肥肉了!” “……” 他回过神来,正想再问问情况时,朱棣却严肃了起来,看了下时辰,传令出发。 一路上,遇到熟悉的,便各自交谈,轻松惬意。 文官武将,都不先去衙门办公,而是赶去京营校场看戏吃瓜。 但问题是,谁都知道多兵种配合作战是最好的,可是,多兵种配合作战的难度也是非常高的。 原因很简单,一如胡惟庸想要更大的相权一般,这位开国皇帝对权力的渴望,他也是非常清楚的。召回这些国公名将,让他们看看,皇帝的儿子,带兵打仗的能力有多厉害,才十六岁就能打败军中宿将! 相对张一凡这边,朱棣却是精神抖擞,仿佛有用不完的精力。看到张一凡赶到,还有心情取笑他道:“我还以为你今天会迟到呢!” 很显然,没有,至少胡惟庸不认为有什么事情能让这些国公离开镇守的北疆赶回京师。 他说得,其实就是导火索,这玩意很晚才发明,大概要到十九世纪了。当然,这个时候,要求也别那么高,只要比撒火药引燃有进步就可以了。 等回过神来,他也是同样的一碗,陪着张一凡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 事实上,他就是怕蓝玉会让,又或者朱元璋会偏袒。 已经是吃饭的点,他也是饿了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