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我看行-《明初:翻云覆雨成新学圣人》


    第(3/3)页

    这么想着,他便吩咐朱五道:“你去准备下,必要的防备还是要有的。”

    毕竟又不是真得是神仙,总有想不到的事情发生。

    朱五听了,似乎还是有点犹豫,不知道要不要再劝。

    张一凡虽然在和朱镜静说着话,但是也会抬头扫视广场,自然也能看到。

    他早就想好了退路,只不过,南洋是蛮荒之地,要是有可能,他才不想去。

    朱镜静接过看了下,发现光是两个衙役知道的人命,就不下三条,更不用说其他了。

    不过他没来得及走,张一凡却叫住了他,一脸严肃地说道:“对了,我其实不希望出现最终要弃村子而走的情况,那是逃兵!你明白么?”

    那个时候,也是穷。因此,有的时候没什么菜,那就酱油拌饭,一样吃得贼香。

    “好像是在唐家村那边。”管家听了,立刻回答道,“快马也是从那个方向来的,另外有两拨人往那边派过去,都没有回报。”

    就算是逢年过节,他们也没见过这么多肉。

    不说生产力如何吧,光是大明朝的西南,西北和北方,以及辽东都要打仗,那各地的物资,也是要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这些打仗的地方去的。

    因此,听到张一凡的一番话,朱五昂首挺胸,坚定地说道:“驸马、公主放心,区区地方毛贼,要是敢来,我让他们来得回不得!”

    张三一听驸马竟然有这样一个安排,顿时大喜,连忙表示没问题,拉了他妻弟过去,一顿子夸,说他走路那叫一个快,路也是熟悉。

    有人说,是以前的酱油质量好,但是,张一凡认为,其实是那时候物资匮乏,没吃过啥好东西的原因。如同眼前这些孩子,第一次吃大鱼大肉,怎么吃都是香的。

    “那就难怪了,我说那两人没有回报,敢情也是吃喝上了?”

    马如海的表情顿时就很难看了,便又追问道:“驸马公主在哪里?还没找到么?”

    这不,有一个被太阳晒得发黑,又很瘦弱的老人,偷偷拉住了在忙碌的张三,对他说道:“典史老爷那么厉害,这个驸马会不会对付不了啊?你看,都知道典史老爷的恶行了,还在这吃吃喝喝,这……”

    如果派他们中的一个去番禺县的话,虽然是放心,但是这边就少一个非常有用的战力。

    张一凡听了,脑中立刻闪过一个念头。既然香山县是特区,所有的事务都直属朱元璋同学,不归地方管,那境内的那个盐场,也可以拿过来。

    这两人,是马如海的家仆,打听着驸马县令的踪迹追过来的。

    真要这么做的话,良心上过不去不说,对于以后他实施新政也会有阻力。但是,要是护好了这个村子,就能由点及面,从这个村子扩散到整个香山县,赢得大部分人的信任。

    随后,朱五又从两个马家家仆的口中,知道了马如海的最新消息,报到了张一凡这里。

    这年代,不要说他们这些下人了,就是普通的地主,那也不可能顿顿大鱼大肉的。总体来说,还是属于物资匮乏的年代。

    张一凡一见,兴致顿时来了,当即吩咐道:“就在这摆开了吃流水席,为即将除掉香山县的恶霸庆祝一番!”

    有关这个盐的事情,是不是要写个奏章给老丈人?

    琢磨着这个事情,他就走神了。

    总之,最后这个任务就交给了他妻弟。为驸马办事,去县令面前露脸,不管哪个,都是值得抢这份工的。

    他们当然知道,前头已经有两个衙役过来找人了,但是一直没有见到有回报,就过来看看了。

    想着这个,刚好张三过来,他便顺口问道:“你们村子里怎么连盐都不够用?”

    张三一听,有点觉得好笑,便安慰道:“二舅,不用担心。那典史再厉害,还能厉害过那个永嘉侯?永嘉侯见了驸马,都是恭恭敬敬的,广州府知府见了驸马,也是一样。那典史算老几?放心吧,典史的好日子到头了!”

    他在想着时,就听已经在朱镜静身边的秋菊说话道:“公主,这肉吃着是不是有点涩?这是粗盐的问题。整个村子,竟然没有一家有精盐。喏,那边……”

    不管是惩治典史也好,还是要实施新政也罢,信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东西,不是嘴巴说说就能行的。

    又不是外无援军的死守,如果不是有朱镜静在,这最后的对策,他压根就不会说出来。

    说起这个的时候,他就想起了后世小时候。

    想着这个,他便对张三说道:“所以,你们村里臭鱼烂虾的味道很重,因为没有来得及处理的海鲜,没法盐腌,天气又热,就臭了?”

    马如海能有今天,不要看他胖,显然是有其果断的一面。

    他在做出决定之后,便厉声喝道:“老爷我什么时候错过?尽快去办,必须赶在广州城来人之前拿下驸马和公主!”

    求支持!

    (本章完)


    第(3/3)页